西门子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人民币,在成都建设工业自动化产品的中国智造基地;总投资100亿元的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在沈阳全面动工;美国疫苗生产商莫德纳在华签署投资备忘录,准备在中国研发、制造、销售mRNA药物……今年以来,外资纷纷加码投资中国。
他们的信心,在中国官方17日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中得到进一步验证。经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这一增速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国继续成为全球增长引擎。
对外资来讲,这首先意味着庞大的市场机遇。从消费市场来看,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比去年全年贡献率明显提升。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日前公布的上半年销售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持续成为其最大单一市场,上半年在华汽车销量达37.4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7%。
可以看出,外资获得的,是实打实的收益。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测算,近5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收益率是9.1%,相比之下,欧美的这一数据是3%左右,新兴经济体是4%至8%。今年以来,中国积极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此背景下,微软、苹果、特斯拉、辉瑞、星巴克、英国力拓集团、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等跨国企业高管纷纷来华。对企业来说,“投产比”是它们投资兴业的首要考虑。
当前,“中国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提供重要支撑”,已经成为很多国际人士的共识。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人民币,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2.1%。这在国际需求大幅放缓的背景下相当不易。
在日前举行的2023年圣保罗消费电子展上,“中国智造”受到拉美市场青睐,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有巴西观众表示,中国公司如今拥有非常可靠的技术和产品,自己家中正在使用中国制造的扫地机器人。
中国不断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也为外资带来诸多便利。近日,世贸组织《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结束。“投资便利化”是中国在世贸组织首个牵头设置并成功结束谈判的重要议题。谈判过程中,中方先后提出15份正式提案,多次就谈判难点提出务实解决方案,为谈判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相关机构测算,这一协定如果顺利生效实施,将为全球带来高达1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收益。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通胀高企、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和粮食危机等多重挑战,“稳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而中国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确定性。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有外媒指出,华尔街正指望中国在今年剩余时间里“保持全球增长引擎地位”。当前,中国官方的态度很明确,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抓紧实施一批政策措施。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压力,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也没有改变。这就不难理解,国际社会为何广泛认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