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荔枝网评:赓续中华文脉,书写“何以中国”的江苏答案

  特约评论员/李晟  

  文脉贯通,斯文在兹。7月20日,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江苏主题日活动正式启动。本次主题宣传以文物、遗产、文字为魂,13个设区市接力直播、系列宣推文化文博新媒体产品,国内文旅“大咖”齐聚江苏,深入挖掘江苏丰厚的“宝藏家底”,共同探讨如何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传统文化的“江苏故事”。

  服章之美为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在朝代更替、建置演变、南北交汇、文化交融的进程中,悠悠江河水韵滋养着江苏这片土地的文脉,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正在不断书写。在南京玄武,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南京博物院“礼”有了形象,“乐”有了声音,青铜、玉石、陶瓷、竹木牙角、印玺、碑刻造像等文物琳琅满目,上演着崭新的“博物馆奇妙夜”;在苏州吴江,“鼎盛宋锦”“慈云蚕丝”“养生花铜罗黄酒”等非遗工坊大放异彩,游客在品玩中体味着非遗的岁月之美、文化之魅;在淮安清江浦,大运河流域的8市15支代表队首秀民歌,生动展现着这条曾经的水中“高速公路”的繁荣昌盛,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飞入寻常百姓家”……把传统文化点位串成线、连成“廊”,原本散落在江苏大地上的文化资源产生“聚合效应”,绘就了长三角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精美工笔画。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延绵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恢弘的历史命题,也对江苏的文化发展致以殷切期望。从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谆谆叮嘱;到今年7月专程调研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盛赞当地“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水乡风貌;再到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文化事业的要求,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这次“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必将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高显示度、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文化“两创”新标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在新时代充分涌流、声以致远。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在崭新的大道上击鼓催征,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场有关传统文化的远征正始于脚下。历史浩荡,未来已来,怎样书写“何以中国”的江苏答案?要善于创造“新表达”,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充分运用文化活动中心、文物展览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平台载体,在交流互鉴、深入群众中做到“集百家之所长,融百家之所思”;同时,也要乘着数字化发展的“东风”,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热搜时评、党群阵地等线上线下资源,以“接地气、冒热气、起实效”的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使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方寸纳世界,文化博古今。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在行动上自觉维护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作出江苏贡献、展现江苏担当。(李晟)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