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聚“创”而行,焕发传统文化时代光彩

漫步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评弹声声婉转雅致、余韵悠长,苏绣、宋锦、缂丝、苏扇等非遗匠心独具;世界文化遗产耦园,以及顾颉刚等名人故居,共同构成“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后,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之所以能饱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中华民族“日新又新”,中华文明“亘古亘今”,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血脉绵延不绝而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丰富的思想智慧,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惊艳世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舞蹈作品、电影大片“出彩”又“出圈”,博物馆文创频上热搜,非遗技艺借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一系列鲜活的实例充分说明,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是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的需要。守正创新,让文物说话、历史说话、文化说话,是焕发传统文化时代光彩的根基。近期,“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活动青海、西藏长江源头段探访,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非遗展演等活动接连启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方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作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只是一种历史性存在,它应当也必须从历史深处走入当代社会,展现其不可或缺而又非凡无比的当代价值。要善于从时代需求中寻找立意,立足时代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借创新创造的活水,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越来越多厚重的文化将与时代同频而行稳致远。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聚“创”而行,深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持续提供强大文化引领力和凝聚力。(丁铁)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