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实施“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建成一批具有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宜居宜业和美画卷增添了一笔笔靓丽色彩。
高位谋划
系统部署推进
2022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建设“三美一高”(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出批示。今年6月—7月,省委、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分别牵头召开苏北、苏中、苏南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分类施策、精准把脉,将补短板、促提升、重长效、建机制要求贯穿始终。
目前,全省构建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进体系,省级加强统筹谋划、市县层层抓好落实,建立以考核实效为导向、督导督办为抓手、评估激励为助推的工作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率”指标列入2023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等指标体系。3月份以来,省级部门通过开展四轮联合督导、设区市交叉互查等形式,持续加大督导暗访频次,对发现问题整改销号开展限期督办,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省级每年度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年度评估,公布设区市第一等次名单,统筹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纳入省政府新一轮配套督查激励支持范畴,激发基层干事热情,凝聚部门、市县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强大合力。
各地以考促干,出台多项举措,亮出真招实招。南京市出台“红黑榜”评价实施意见,以考核评价巩固整治成效。无锡市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开展市级第三方暗访测评,全市域、全方位、全覆盖实施“红黑榜”考核制度。泰州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列入市(区)农业农村重点特色工作考评体系和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内容。连云港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季战役”暨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行动,配套出台“红黑榜”评价办法及督查评价方案。
重点整治
铺就洁净底色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之一。全省上下紧扣当前农村环境突出短板,深入实施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分类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农村垃圾治理成效初显。各级住建部门聚焦垃圾治理,持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建设,用好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乡镇(街道)已达385个。今年初,省级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村庄垃圾清理专项行动,聚焦“一部”“四沿”“五旁”等重点区域,全面组织排查清理村庄垃圾,各地已组织开展清理攻坚4万多场次,清理了大量私搭乱建、残垣断壁、积存垃圾。泰州市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村庄垃圾清理暨“三乱”整治专项行动,提升村庄内外部环境质量。扬州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十百千万”行动,高质量推进村庄垃圾清理整治,打好主干道沿线环境突出问题攻坚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今年全省将建设727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目前已完成任务过半。为切实提升已建设施使用效率,各地持续推进已建设施“回头看”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破损、入户接管率低、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设施全部纳入动态问题清单,督促落实整改。宜兴市结合区域特点,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近年来累计投入24.3亿元,对水源地保护区、太湖一级保护区以及重要入湖河道等重点区域的村庄,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对农户比较分散、远离污水管网的农村,采用分散式净化槽等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今年5月份,生态环境部在无锡市召开全国现场会,推广治理经验。
农村厕所革命稳步实施。今年,1066个行政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提升被纳入年度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6月,全省农村厕所革命现场推进会在沭阳召开,部署开展农村改厕“提质年”活动,各地积极响应,推动厕所革命提质增效。亭湖区将农村户厕基础数据接入“亭农云”大数据平台,建立可视化一张图。沭阳县制定改厕施工质量控制导则,对施工人员进行业务考核、持证上岗,创设维护通用码,实现了管护服务“码上登记、触手可及、随叫随应”。
为加快改善水环境,各地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对纳入生态环境部重点清单的103条农村黑臭水体开展全面整治,将前期排查的水域面积≥2000平方米的1058条黑臭水体纳入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清单,治理完成率已达80%以上。
从苏南、苏中到苏北,乡村家园更加干净整洁有序,水清岸绿的宜人景象随处可见。
示范引领
呈现连片美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苏自然条件优越,名镇名村众多,自古就是令人向往的宜居之地、鱼米之乡。近年来,多地在推进环境整治基础任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先试先行,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2022年,全省启动“二二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计划,分类制定示范县、镇、村建设评价标准,各地有序推进示范建设培育工作,目前,已有南京市江宁区等6个县(市、区)、浦口区永宁街道等60个乡镇(街道)以及673个村(社区)入选首批示范名单,为各地提供了一批可借鉴、易复制、好推广的示范样板,带动面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质量整体提升。
以“点”来塑造村庄特色。各地因地制宜利用乡土植物、果蔬作物、农村生产生活老物件等建设美丽庭院、美丽菜园、美丽果园、美丽村景、美丽田园,把村庄建成既有现代生活水平,又富乡土生活气息的精致作品。苏州市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景”的美丽庭院特色带,对农村闲置地、自留地等土地资源进行集聚整合,发动村民积极建设“美丽菜园”,累计建成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超7.9万户、美丽菜园面积超12万亩。新沂市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栽植“三化”苗木、乡土树种2200多万株,造林绿化14万亩,实现以绿美境。
以“线”来串联风景廊道。多地兼顾“山、水、林、田、房”等要素,突出乡村景致沿线打造,把一个个美丽村景串联起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景走廊。在南京市江宁区,“十朵金花”串联了一批特色鲜明、乡风浓郁的示范亮点,极大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力。在溧阳市,“1号公路”连接起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和220多个乡村旅游点,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以“片”来打造“美丽集群”。一些地方创新打破城乡分割的规划局面,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示范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等为抓手,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跨行政区域片区化打造,实现从“一地美”向“全域美”转变。苏州市按照“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的思路,将全市划分为26个片区,推动乡村振兴由点上开花、单兵作战,向多村抱团、镇村联动、全域示范的片区化转变。淮安市结合“乡村振兴先导区”建设,打造覆盖3个区7个镇街50个行政村的“一环一带”,加快塑造农田集中连片、村庄特色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乡村风貌。
塑形铸魂
凸显人文特色
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各地依托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写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文章,以丰富多彩的基层实践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活力。
传统村落承载着村风民俗与地域特色,是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根脉所在。2017年,我省出台《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以政府规章对传统村落进行立法保护。各地因地制宜保护传统村落的整体格局、传统肌理、自然景观,有机开展村庄更新改造提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我省已有79个中国传统村落,并对502个省级传统村落实施了挂牌保护,吴中区、宜兴市先后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农耕文化凝聚了传统农耕智慧,是乡村发展的底蕴。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推进农耕文化保护高质量发展。目前,我省已有10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兴化垛田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20项省级农业文化遗产。各地积极开展农耕文化挖掘保护,留住农业遗迹等有形的乡村文化。吴江区在保护传统基塘农业的基础上,结合吴江太湖、太浦河、环长漾等片区村庄的不同肌理属性,发展多种地域特征的桑基鱼塘,今年,吴江基塘农业文化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村文明新风在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中持续弘扬。近年来,我省多地在乡村治理机制上积极探索,创新实施文明家庭、星级美丽庭院评选等方式,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优化和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提升农民群众精气神,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常熟市建立以领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为核心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机制,设立村庄清洁日、推广“积分制”,创新实践“新风礼堂”“一户四照”“积分有礼”“村庄管家”等,以有效治理助推环境整治。
常治长效
赓续长久和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在“改善”,贵在“持续”。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出长效管护的一批经验做法,乡村呈现长久和美、欣欣向荣的美丽气象。
在管护制度上先行先试。一些地方结合实际制定管护标准,明确建管规范,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长效管护机制。扬中市优化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八位一体”运行维护考核细则,采取部门考核与督查评估相结合方式开展实地暗访,建立问题反馈、资金落实、结果公示、信息互通四项工作机制。
在管护资金投入上加强保障。省级财政多年来按每年8万元的标准提供村级管护经费。不少地区将农村人居环境管护作为公共服务产品,探索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保障制度。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意见,要求各市(县)区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安排管护经费,市级设立示范奖励专项资金1200万元,各镇(街道)累计落实长效管护经费近10.2亿元。新沂市投入真金白银,对每个行政村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庄环境长效管护。
在管护模式上推陈出新。各地结合不同村庄规划布局、经济基础、发展定位、管护需求,积极探索多样化管护模式。太仓市创新运用“333工作法”,建立高位统筹、数字赋能、督查考核“三项机制”,强化市镇村“三级联动”,突出干部、群众、学生“三层发动”,运用“娄城人居随手拍”,汇聚农村人居共同治理合力。
在发动群众参与上多管齐下。各地广宣传、齐动员,引导激励农民群众自觉参与管护,共同维护村庄环境,共建美丽和谐家园。南通市将每月17日定为全市村庄清洁日,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如皋市号召“全民总动员,没有旁观者”,通过“党建+”活动带动群众、引导群众“自己的河道自己管”“自己的庭院自己整”“自己的道路自己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长效。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美、人更和,一幅幅宜居宜业、诗意栖居的苏式人居典范画卷,正在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广袤大地上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