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南通:在雪域高原听花开的声音

在雪域高原听花开的声音

——南通援藏教师风采录

“在新起点上推动江苏和西藏对口支援、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新学期首个校党委会议上,大家正认真观看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到西藏学习考察的新闻报道。


图片


8月21日至22日,省委书记信长星率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到西藏学习考察。“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拓展双向合作广度、提升交往交流交融热度,携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信书记的讲话,让学校身在教育援藏一线的南通教师们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推动教育援藏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更强助力。


图片


作为江苏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结出的硕果之一,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被西藏家长称为“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2014年建校以来,南通派出数批次的优秀教育团队到该校支教。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校长均由南通选派。


图片


殷飞,是建校以来的第四任校长,在如东中学任副校长的他,从援藏开始的第一天就在思考,如何把南通的优质教育“嫁接”到西藏:“南通、拉萨两地相距数千公里,地域、人文、理念的差异,需要我们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身为教育人的一份情怀。”
怀揣着教育情怀,一年前,作为第十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南通团队,殷飞一行10名教师,开启了为期一年半至三年的“教育奔赴”。
援藏,不是“说走就走”的轻易抉择。
44岁的教师姚晶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实现年轻时的支教梦,她瞒着家人,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刻,递上了援藏的申请书:“出发的那一天,我的双腿像灌了铅,真的不忍离开自己的孩子,但是远在千里外,还有一群孩子在等着我。”
教政治的吴俊老师,风趣的话语中透着坚定:“政治老师就得讲政治,援藏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应该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干,奉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批援藏教师平均年龄40岁,其中9人来自如东,1人来自如皋。他们大部分从教20年以上,学科涵盖语数理化到信息技术和美育等,都是拉萨江实师资相对紧张的科目。“在不一样的教学土壤上,去检验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张海峰希望在高原的课堂里,去探索、丰富自己的教学研究。
考验,从下飞机那一刻开始了。
拉萨海拔365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常年缺氧、干燥、日光辐射强,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抵达这里后,老师们不约而同产生了高原反应。轻度胸闷气喘,严重的四肢无力,只能躺下休息。一边吸氧一边备课,这是办公室里常见的一道“风景”。
“课上着上着,鼻血流出来了”,刚到拉萨的一个月,吴苏东老师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就是纸巾。由于不适应高原干燥的气候,吴老师经常流鼻血,而且还不容易止住。再加上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带来的各种不适,让吴老师备受煎熬:“一开始心态和情绪都有波动,但从没想过放弃,既然来了,就要坚持把事情做好。”
高反如影随形,每天都是“极限挑战”。
“在南通连上三节课都不带喘的,但是到了这里,上一节课就得休息一下缓一缓。” 倪德根老师形容高反的感觉,就像身上背了个重物,稍微运动幅度大一些,就会头晕眼花,体力不支:“尽量去克服,去坚持,不能影响教学的进度。”
入夜的高原,是一片无垠的墨蓝,闪烁的星空,遮不住“月是故乡明”的思念。“最怕的是,夜深人静时接到家人的紧急电话”,龚志烽老师道出了所有援藏人的心声。龚志烽有过援疆的经历,爱人在上海医疗机构工作。在他的带动下,爱人也加入了医疗援藏队伍,现在林芝工作。夫妻俩虽能仰望同一片星空,却因为四五个小时的车程距离,而无法时时相聚。家中的老人和牙牙学语的孩子,是他们最大的牵挂:“我们不在,就怕家里出点事儿无人照应。每天晚上入睡前,我都会把手机里一家人的照片拿出来翻看,深深的思念只能埋在心底。”
所有的艰难抵不过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
对于老师们来说,更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平原经验落地高原的教育土壤。化学老师顾红兵发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上也存在一定问题。面对不一样的教学环境、不一样的学生群体、不一样的教学模式,顾红兵不断调整改变教学思路,对照学生现有学习基础,降难度、重反复,强互动,形成了适合藏族孩子的教学模式。
感动,在师生的双向奔赴中流淌。
援藏的老师们不但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使者。
教师吴苏东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我们班上很多孩子来自偏远地区,寄宿在学校,有些一学期才能回一次家,生活上得到的关怀太少了。”有一次,吴苏东在宿舍检查时,发现名叫贡桑尼玛的寄宿生正在抹眼泪。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孩子想家了。“我就用自己的经历启发他,我说老师也是从遥远的南通到这里来,也很思念家人,但是我们都不要忘了来到这里的初心,要把思念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图片


从那以后,吴苏东特别关注贡桑尼玛,经常谈心开导,还让他担任课代表,为他树立信心。吴老师的关怀温暖着贡桑尼玛的心:“做吴老师的学生很幸福,我也要努力,不能让他失望。”就这样贡桑尼玛一天天开朗起来,成为全班进步最快的学生。
了解到贡桑尼玛家境困难,吴苏东又以个人名义资助了3000元,通过微信发给孩子的父亲:“在他高中阶段我会每年资助一次。希望他能走出高原,去看更大的世界,成才后更好的回报社会。”
一声老师好,一世师生情。一年的援藏时光,南通老师和学生们结下深厚的情谊。有一次,倪德根老师感冒了坚持上课,课间学生们泡了一杯热乎乎的感冒冲剂,送到了讲台上。“孩子们善意的举动让我感动万分,这是我援藏以来最大的收获,收获了一群温暖而善良的学生。”
同样收获满满的,还有朱军老师。他承担高三多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一个星期的课时量,是所有援藏老师中最多的:“我没有怨言,我觉得这是学校和学生对我教学能力的信任。”去年,学校产生首个清华大学生,就出自他任教的班级:“这也是我20多年的从教生涯里,第一位考上清华的学生,我为学生骄傲,也为自己骄傲。”
“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美育老师姚晶晶坚信教育的“蝴蝶效应”。教学的同时,姚晶晶着手“西藏文化的人文美育”课题研究:“回到南通后,我还要去社区讲解西藏文化,让更多的南通人了解西藏。”
“留下”,留下了什么?
对于南通援藏教师来说,顾爱军的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是教师团队中少有的两度援藏的教师之一:“总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并且留下更多。”
在高三(8)班的数学课上,教师边巴德吉正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教室的最后一排,顾爱军凝神聆听,并时不时地在本子上做着记录。课后,顾爱军对照听课笔记,详细地为边巴德吉讲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图片


边巴德吉从教2年,去年在学校的安排下,与顾爱军结为师徒:“师父在我的成长路上发挥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定期听课帮我分析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堂组织是否合理等,让我收获很大。”
“组团式”教育援藏的一项根本任务,是为西藏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优秀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真正做到走在前、做示范”,殷飞校长要求援藏老师们把江苏教育的优良传统,南通教育的优秀经验、做法带到受援学校来。


图片


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南通教育援藏团队积极主动开设公开课、示范课等,广泛开展师徒结对、学科帮扶等,定期组织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提升藏族老师基本功,加强学校的自我“造血功能”。同时,南通教师们还经常送教下乡,让先进教育理念向雪域深处“流动”,在广袤的高原大地上浇灌出健康茁壮的“新苗”。
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阿旺米玛充分肯定了南通援藏教师的作用:“南通派出的教育援藏团队,注重发挥理念、教研、名师的引领作用,为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育援藏是一场接力。在吴俊老师的鼓励下,他的女儿今年报考了拉萨的公费师范生:“希望她留在西藏,扎根西藏、服务西藏,把援藏的事业传承下去。”
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美好。
拉萨河畔,藏式风情的建筑,现代化的校园,展现着汉藏融合之美。截至目前,南通共有6批次33名教师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支教。
云卷云舒,十度春秋,学校建设成果斐然。2019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成为西藏自治区首批示范高中,2020年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2023年学校中考蝉联自治区第一,高考上线率达99.38%,本科率为87.06%,其中重本率达到52.25%,多年来有多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录取。
如今,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已成为许多西藏家长热切的期盼。“我也是老师,我了解南通的教育质量,所以我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上学。”学生家长次仁卓嘎说:“老师们把南通的优质教育送到了我们身边,这就是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江苏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党委委员、教师工作组组长仲启立充分肯定了学校取得的成绩:“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建校以来,在历任江苏援藏领导的关心下、在历任江苏援藏教师的带动辐射下,引入江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初中、高中办学成效在区内很有影响,学校成为西藏学生竞相报考的热点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南通的援藏教师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红烛,在接力燃烧,点亮高原的未来。从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到南通中学西藏班再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近25年来,南通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援藏,一批批西藏学子在南通教师的精心教导下茁壮成长,成为西藏建设发展新生力量。
白云之下,高山之巅,河谷之上,朵朵格桑花正迎风绽放。


图片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