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南京:守护一江清水 “绣”出时代画卷

南京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守护一江清水 “绣”出时代画卷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南京作为长江沿岸历史悠久的大型港口城市,也是长江之滨唯一的古都城市,是这段文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叮嘱“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

南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在保护传承中挖掘长江文化内涵,在生态修复中彰显长江文化特质,在文旅融合中提升长江文化价值,在城市更新中注入长江文化活力,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努力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的“璀璨明珠”。

长江南京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长江南京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一江清水,两岸碧绿,奏响万物共生的和谐交响

“扑哧、扑哧……”伴随着吐气喷水声,江豚肥嘟嘟的身躯跃出水面,搅起浪花。为期一个月的“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活动刚刚圆满落下帷幕,许多市民游客来到位于鼓楼滨江风光带的长江微笑驿站,亲眼看到了“微笑精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江豚。市绿化园林局供图

江豚。市绿化园林局供图

“江豚吹浪夜还风”,这是唐代诗人许浑在《金陵怀古》一诗中发出的感慨。历经千年,在南京主城区,长江和江豚,依然能和市民“同框”,生动诠释着何谓“与江共生”。在长江微笑驿站附近,除了长江江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也长期在下关滨江段和秦淮河入河口附近盘旋捕鱼,成为南京一道重要的生态奇观。

一江清水,两岸碧绿,奏响万物共生的和谐交响。近年来,南京长江大保护按下“快进键”,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2018年,制定并实施了《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率先将长江大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随后,又推动《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的立法,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8年以来,南京拆除取缔长江岸线利用项目160个,清退生产型岸线37.6公里,修复沿江湿地1万多亩,如今长江生态岸线比例超过八成,18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优Ⅲ比例为100%,10条市控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为100%。

久久为功,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南京加强科学规划布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南京市文旅局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相关规划,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保护实施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初稿已经形成。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研究分院办公室主任汪晓春,参与了该《规划》的编制工作。他透露,目前南京正在积极构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1+1+10+N”项目体系,其中两个“1”分别指南京长江文化博物馆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江苏南京示范段);“10”是指西街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石头城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六朝陵墓石刻保护与展示等10个项目;“N”是指其他每年推进的市级重点项目。

沟通历史与当下,连接传统与现代,长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手机扫码进入江苏省美术馆的VR展厅,“大美长江——孙晓云长江主题书法手稿特展”以震撼的方式呈现眼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居易《忆江南》、范仲淹《岳阳楼记》……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精选89首古代吟咏长江的诗词歌赋,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挥毫3万多字,让人们在书法艺术与古典诗词的融合中感受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生机与活力。

“我是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的南京市民。”孙晓云说,非常荣幸能通过这次展览,传递长江之美、诗词之美、书法之美。

沟通历史与当下,连接传统与现代,在南京,古今辉映之风扑面而来,让长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近年来,南京通过文旅融合,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批长江文化主题线路产品,涵盖观光、研学、夜游等种类,让市民游客能够尽赏大江风貌。

游客正在乘坐位于新开通的“梅钢号”绿皮列车,重温旧时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摄

游客正在乘坐位于新开通的“梅钢号”绿皮列车,重温旧时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摄

今年4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文旅项目“梅钢滨江工业生态走廊”列车观光线正式开通。市民游客可以坐着“梅钢号”绿皮列车,往返梅钢站和三山矶站,一路领略工业文明和大江风光。5月,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南京共有11处文旅资源点入选,数量位居江苏沿江地级城市第一。7月13日,“同饮一江水·共赴金陵约”2023年南京长江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南京发布“悠悠江岸 夏日金陵”南京长江文化主题旅游产品,盛情邀请八方游客来宁体验长江之旅。10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水韵江苏·长江百景”征集评选活动,南京共有19个景观入选,包括南京眼、鱼嘴落霞、江豚驿站等。

在文旅融合中,南京提升长江文化价值,以长江文化为内核,打造牛首山、栖霞山等文化旅游品牌,推出滨江游轮线路“长江传奇”等拳头产品。如今,漫步江畔,沿线的幕燕风景区、阅江楼风景区、南京外滩、青奥景观、过江通道、洲岛等众多自然、人文景观,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大江风貌,像一串璀璨珍珠熠熠生辉,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亲水之地。

用足“绣花功夫”,突出地方特色,织就拥江发展壮美画卷

眼下正值深秋,不少游客漫步长江北岸生态步道,看中国最早的火车轮渡——浦口铁路轮渡桥,去超过“百岁”的浦口老火车站感受朱自清笔下《背影》的故事发生地,穿梭于一栋栋挂着“振兴旅社”“津浦路区”等招牌,内部却被布置成咖啡馆、展厅的红砖房子间,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南京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该片区内,分布着1处国家级文保——浦口火车站旧址、2处市级文保,以及14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5处历史建筑。自2021年起,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建设,多处文保建筑被修复焕新、活化利用,串珠成链擦亮了“文化之眼”。

南京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南京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我们通过渐进式、织补式的微更新改造,让整个片区不仅恢复往日的风貌,还培育了文旅融合的新业态,为青年社群增加活跃的公共空间,使之成为融于城市、服务市民的开放式街区。”南京扬子江开发置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仲涛认为,保护长江文脉,首先就要大力保护相关载体历史演化、片区的生活气息,使之融入城市生活。

近年来,南京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城乡面貌华丽蝶变,古都金陵不断焕发新颜。

傍晚,幕燕滨江风貌区是“夜游长江”的好去处。市民游客漫步在矗立着“一马化龙”雕塑的五马渡广场,或是手机“扫一扫”自驾电瓶游览车穿行江畔看燕矶夕照。暮色渐浓,幕府山麓、长江水旁的幕燕飞行营地挂出梦幻的星星灯,不少年轻男女身着明制汉服、头戴绒花体验“踏月”露营、围炉煮茶。“长江传奇”游轮眼下正在执行冬季航次,每周六晚都会发班夜航,带游客观赏“月涌大江流”与“夜金陵”交相辉映。

鸟瞰小西湖片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鸟瞰小西湖片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类似的案例,在南京还有很多。南京在城市更新中注入长江文化活力,以“微更新”推进颐和路、长江路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更新小西湖、浦口老火车站等片区,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小西湖项目在城市改造“微更新”中留住沿江老城里的文化根脉,获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的创新设计项目大奖;全长约1800米的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集萃古都金陵1800多年历史,成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明珠”闪耀全国。

长江,以万里绵延之势和千年奔腾不息之姿,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地传承演绎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接下来,南京将进一步围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任务,在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上走在全流域前列,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李子俊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