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鸿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全力赶制四季度订单,生产线保持满负荷状态。今年来,鸿佳电子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先后引进先进智能制造设备700余台,建成4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所有主要设备全部实现联动。依托科技创新和智造升级,该公司成功入选省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也是该区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今年以来,盐城经开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聚焦汽车、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主导产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充分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全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如今,“科技创新”这个热词不仅成为该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主题,更是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的助燃器。
数“智”赋能,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物料运输、自动化信息管理……在全市首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盐城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设备全速运转,一片片高效晶硅光伏电池产品陆续下线。整个生产过程,操作人员只是进行少量辅助作业。
“按照传统流程,盐城工厂需要用工三四千人,但目前公司自动化率超过80%,连管理者在内共约800人,综合运营成本降低10%,效率提升40%,不良品率降低40%。”该公司智能制造工程师滕东旭介绍,公司持续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完善自动化信息管理和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盐城经开区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效日益明显,得益于主管部门的重视以及对专业服务商的引进和培育。上电智联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是立足盐城、面向长三角的首个“一站式服务、实体化运营”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专业服务平台,目前已服务20多家企业获批“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服务600多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我们将借力抢抓数字经济机遇,不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盐城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培育打造更多标杆示范。”该公司副总经理纪红说。
“智改数转”是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盐城经开区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建全市高端制造业先导区为目标,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能级提升。
该区支持企业大力度建设“5G+工业互联网”,开展“灯塔企业”“黑灯工厂”建设试点应用,推进数字经济企业率先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据盐城经开区经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持续引导区内企业加大“智改数转”投入力度,全年力争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3个、星级上云企业20家。同时,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确保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3家、市级45家以上,不断推动企业盐城制造业转型升级。
靶向施策,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今年来,盐城经开区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动摇,落实分层梯度扶持、分类靶向培育,壮大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雏鹰企业和瞪羚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为标杆的创新梯队,并对成功获批企业给予相应奖励,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是构建现代产业创新体系、推进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盐城经开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该区坚定不移做大高企规模,通过引进和培育两手抓,今年全区高企总数有望净增30家以上,年末高企总量达150家,进一步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光伏核心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新能源高科技企业,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江苏独角兽企业”等称号。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并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组建国际一流研发中心——润阳光伏研究院。“我们配备国内外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及模拟软件,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产业化制造优势。”研究院副院长陈如龙介绍,润阳连续3年太阳能电池片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研发中心功不可没。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主体,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最大增量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盐城经开区不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10月底,江苏省科技厅公布了今年第七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区又有40家企业成功入选。
“目前,盐城经开区已形成由200多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7家国家高企、20余家瞪羚、独角兽入库企业组成的科技企业集群梯队,创新主体实力不断加强。”盐城经开区科技局负责人说,该区全力培育创新企业标杆,以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正成为地方新经济的引领者、新动能的创造者和新赛道的开辟者。
汇聚才气,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江苏珩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初创企业,主要从事锂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去年蝉联了省、市、区三级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并进入国赛决赛,还实现了5000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产线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销售。
“‘珩创速度’的创造离不开具有深厚技术背景的创业团队。”珩创CEO林芝青表示,公司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加速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盐城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
创新之道,唯在人才。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博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与国内多个高校和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每年推出3款以上新产品。目前公司拥有600多人的资深专业团队,60多名科研技术人员。
江苏博阳“创新+人才”模式是盐城经开区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生动缩影。该区明确支持产学研创新平台聚才,鼓励区内规上企业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该区合作共建创新中心。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和产才融合主阵地,近年来,盐城经开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该区人才服务中心(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陈志殿告诉记者,盐城经开区专门出台“高质量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的政策措施”,26条措施全力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激发人才活力,让更多“千里马”创新创业、竞相奔腾。
据介绍,盐城经开区不断强化科创载体资源,依托中韩(盐城)产业园未来科技城、盐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等科创载体和区内超百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个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05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盐城经开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共引进高校毕业生近3400人,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下一步,将不断强化以才引才成效,让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同频共振,形成人才与发展“双向奔赴”、人才与城市“互相成就”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