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此九十四日中,己身之所经过及耳闻目睹之事,极人世之惨酷与丑恶。敌人所施于吾同胞者,虽如《黑奴吁天录》之善于刻画,亦难描写其万一。”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一部记录侵华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等法西斯暴行和百姓在“敌人铁蹄之下过非人生活”的回忆录——《南京难民区九十四日记》,在南京图书馆抢救性整理民国文献时被意外发现,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再添有力证据。
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左)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胡卓然对文献进行整理研究。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余萍 摄
12月10日,记者在南京图书馆见到了登载《南京难民区九十四日记》的《警察向导》刊物原件,共十期九册(九、十期为合刊)。其采用抗战期间常见的土纸印制,因年代久远微微泛黄,但总体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这也是此批文献首次被集中公开。
据参与此次文献整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胡卓然介绍,《南京难民区九十四日记》为时任首都警察厅保安科科长杨权所著回忆录,记述了他从1937年12月12日夜逃入难民区,至1938年3月17日晨化装逃离南京共94日的经历见闻。文章连载于1938年7月在重庆创刊的国民政府内政部警察总队的机关刊物《警察向导》,共计9篇4万余字。作者写道,敌人“以惨酷为游戏,其烧杀淫掳之能别出心裁”,进而追问“此世是否尚是人世”。
“汉中路有几个老百姓见了敌兵,向难民区里逃,敌兵跟着追入难民区,在难民区里杀了三十几个人,都是老百姓。”
“一个敌兵追着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一刺刀从背后戮进去直透过肚皮,那青年惨号了一声躺下了……”
“今日被杀的人很不少,敌人是将难民区划成若干小区,分若干小组,分头捕杀的。”
类似记载比比皆是。
微微泛黄的十期九册《警察向导》刊物原件总体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余萍 摄
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通读全文后表示,杨权不仅描写日军暴行,而且剖析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对日本士兵的人性扭曲,让其“回返到原始人的程度”,其记载具有一定的批判力度和理性深度。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长张连红认为,《南京难民区九十四日记》是已知较早公开连载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长篇中文回忆录,虽然此前在民国旧报刊数据库中能查到部分文章,但此次刊物原件首次被集中公开,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再添有力证据,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据悉,连载直至第9篇仍处于待续状态,目前所见并非作者在南京难民区94日经历的全部。究竟是杂志停刊,还是作者停更,或是更多连载尚未被发现,南图正与海内外相关机构联动,试图破解这一谜团。
(田梅 涂珂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