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光荣铁军:星火燎原 彪炳千秋

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八年全面抗战,新四军先后对日伪军作战两万余次,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建立起8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正是军旗跟着党旗走,融入人民、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在敌后心脏地带建立根据地,保留星星之火,新四军才能在日、伪、顽军内外夹击中纵横驰骋,终成燎原之势,成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新四军纪念馆内关于“解放盐城”的展板。

牢记嘱托

发扬斗争精神敢于胜利

新四军纪念馆的广场上,一尊新四军战士手持军号的雕像,始终迎着朝阳。在市区建军路与解放路交会处,矗立着一尊新四军战士的雕像“大铜马”,这不仅是盐城的城市地标,更是盐城人的精神地标。

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市考察新四军纪念馆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发扬斗争精神。1937年10月新四军成立之初只有1万余人,在盐城重建军部后发展壮大为9万余人。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在盐阜地区曾多次痛歼日寇,树立了丰功伟绩。“陈集歼灭战”和“单家港战斗”就是其中的两个战例。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22团继黄营战斗胜利之后,于阜宁县单家港痛歼企图向我军进行反扑的200余名日军,取得了辉煌胜利,进一步鼓舞了盐阜区广大军民的抗日斗志和胜利信心。为了狠狠地打击敌人,同年3月25日,23团又奉命拔除日寇钉下的钉子——在阜宁陈集全歼日军一个中队和日军司令部,打响了反击战的第一个歼灭战。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称新四军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长期的革命斗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为盐城烙下了独特的红色印记。新征程上,盐城人民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



1945年11月26日《盐阜大众》报刊登《盐城人民重见天日》。

红色印迹

汲取英雄力量砥砺前行

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驱日寇、斗敌顽,争民主、求解放,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多万人,靠的就是不怕牺牲、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伤亡将士8万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就有380多位。

1943年春,为纪念在单家港、陈集、八滩等数百次大小战斗中壮烈牺牲的1746名抗日将士,新四军第3师和盐阜地委、行署决定建造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阜宁周边9个县的民众从自己家里背来砖头。“新四军!新四军!你为大家死,大家得你生……”1943年9月18日,《盐阜大众》报头版头条以“美名传千古!新四军烈士纪念塔‘九一八’行造成的大礼”为题刊登了这则报道。



位于阜宁县芦蒲镇的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这座盐阜民众建起来的抗日英雄丰碑,是‘民心向背’的有力印证。”阜宁县芦蒲烈士陵园负责人张亚男介绍,陵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数万民众来到这里,追寻红色足迹、聆听英雄事迹,从伟大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前行的力量。

创刊于新四军在盐期间的《盐阜报》和《盐阜大众》报,同样也有盐阜“三英烈”,他们就是一线采访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钱毅、胡捷以及积劳成疾鞠躬尽瘁的路汀。战争期间,报社采编人员既是报人也是战士,为了盐阜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向大众传播胜利消息,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培育工农通讯员,不惜奉献自己年轻的生命。

逆境制胜,是一种坚强不屈的钢铁意志。不管风吹浪打,无论艰难险阻,新四军总能一直朝着胜利的方向劈波斩浪、奋勇前行。1945年11月11日,对盐城人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据守盐城的伪四军军长赵云祥、第40师师长兼盐城城防司令戴心宽,响应中共中央“参加人民行列”的号召,通电全国宣布反蒋起义。此举标志着盐阜区抗战的最后一战盐城战役胜利结束。沦陷4年又114天之久的盐城和平解放。同年11月26日《盐阜大众》报刊登文章《盐城人民重见天日》,详细介绍了新四军攻克盐城的经过。



1943年7月6日《盐阜报》刊登《新四军第三师抗战六周年全年战绩》。



1943年9月18日《盐阜大众》报刊登《新四军烈士纪念塔‘九一八’行造成的大礼》。

感恩奋进

勇担历史使命接续奋斗

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盐城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80多年的红色基因浸润,“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早已根植于盐阜大地,流淌在盐城人民的血液里。

“第二年度治淮工程中的苏北灌溉工程,包括总渠道和高良涧进水闸,在一百三十万劳动大军奋战六个多月以后,终于以惊人的速度胜利完工……”1952年7月7日的《盐阜大众》报刊登了消息《新中国最大的灌溉工程苏北灌溉总渠完工放水》。战胜灾难、再造山河,治淮工程锻造出盐阜儿女激流勇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据治淮参与者回忆,“当时都是用芦柴和茅草做的房子,就睡在地上,大家都没有一个叫累的。”

战火硝烟散尽,精神之火不熄,新四军的革命精神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在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的征程中,我们更需要从历史的艰辛奋斗中吸收养分,从民族的苦难辉煌中汲取力量,不断用铁军的革命精神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信念、砥砺前行。2019年9月23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启动“追寻铁军足迹,牢记初心使命”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18名党报融媒体记者沿着铁军征战大江南北的光辉足迹,分成南线与北线两条线路,历时58天,跨越8省1市,总行程11000余公里,相当于重走一次长征路。他们通过追寻铁军足迹,再现碧血丹心、艰苦卓绝的革命故事,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激励人们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长期从事新四军红色历史和革命传统教学研究工作的市委党校(新四军干部学院)新四军历史研究室主任陈蓉教授说:“我们将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与新四军革命历史研究相结合,充分挖掘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用新四军浴火重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坚定如磐初心,勇担历史使命,紧紧依靠人民,凝聚精神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

红色,不仅是一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更是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传承。当前,盐城全市上下正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重要指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立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展现更多振奋人心的“盐城作为”、摸索更多可供复制推广的“盐城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范进 王继涛 曹恒锋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