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突如其来的寒潮开启了“速冻”模式,也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了考验。“为什么按时吃药血压还是降不下去?”“最近胸口有些发闷”“胳膊发麻是怎么回事?”……近日,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中心,不少高血压患者反映自己的血压“不听话”,甚至有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前兆。
医生为老人做检查
高血压患者来取药,医生发现隐性心梗
在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设立了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和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筛查工作站,慢病人群得到了及时的健康管理。74岁的刘大爷(化姓)有着20年的高血压病史,定期拿药,血压稳定,前一晚,他觉得胸口有些发闷,由于疼痛感不明显,便没当回事,第二天拿药时顺口一提,引起了医生的警觉。
全科主治中医师杨莉管理高血压患者多年,她怀疑刘大爷有心梗的可能性,细问下来,发现其胸闷与活动及劳累相关,症状不重但持续时间较长,且既往有类似发作史,立即开了心肌三项检查,没想到指标高到测不出,杨莉立即联系了刘大爷家人,将其送往上级医院,发现大面积心梗,幸运的是,最终在ICU救了回来。杨莉介绍,一般心梗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疼痛明显,且持续无法缓解,但是刘大爷症状很轻,这种隐性心梗一定要警惕。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造成室间隔增厚及左心室肥大等靶器官损害,甚至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情况。杨莉介绍,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筛查工作站的成立,就是为了帮助高血压人群,精准筛查,及时预防并发症。
24小时动态血压仪,“抓住”血压高峰
“血管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血液供应,血管病变导致靶器官缺血,会带来重要器官的病变,除了心脏,脑部、肾脏等器官也会受到高血压损害。”杨莉强调,为了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工作站提供全面的筛查项目,比如大生化检查、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颈动脉彩超、双下肢动静脉B超等等。
其中,24小时动态血压仪,可以帮助本身血压不稳定,或者受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导致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找到血压变化规律,方便医生精确调整血压管理方案。杨莉举例,有的人血压偶尔会超过正常范围,可以不用吃药,有的人血压一天波动1~2次,可以先尝试通过纠正生活习惯改善血压。
张大爷(化姓)的高血压有些不一样,血压上午一般在正常范围内,但到了下午和晚上,就开始升高,他因为晚上总头晕就诊,才发现端倪,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仪,杨莉诊断张大爷是“反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不降反升,开始午间服药后,便稳住了血压,头晕症状也消失了。
管理五千余名高血压患者,精准上转及时救治
快报记者了解到,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周边5万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其中高血压患者5000余名。中心为进一步贯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防融合等政策,以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筛查为突破口,建设基层心血管特色科室,将慢病人群管理了起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管理高血压患者,不仅仅是为患者调整用药,医生更关心每一个人的健康变化,不漏过并发症的蛛丝马迹。69岁的朱女士(化姓)患有高血压十余年,近日头晕加重,更奇怪的是,她左右臂的血压值不一致,杨莉将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造影发现是颈动脉狭窄,成功进行了手术。
在杨莉的手机上,还有一个高血压群,方便医患沟通。前几天,一名患者在线上询问,自己右侧胳膊麻木,握不住东西是怎么回事,杨莉怀疑是中风,立即上转,患者早早接受了溶栓治疗,未留下脑梗后遗症,家属对杨莉表达了感谢。在基层医院,许多慢病患者与家庭医生签约后,一跟就是十几年,这也让医生更了解患者的病情,患者对医嘱的服从性更强,因此,避免了许多危险并发症的发生。
现代快报+记者 梅书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