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一代,“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青春力量,青春“信”念系列短视频于2023年12月30日起正式上线。系列短视频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特别支持。系列短视频通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用奋斗淬炼青春之歌,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挥洒青春热血。
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勉励他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一年来,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引发热烈反响。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代表通过视频汇报了他们如何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故事。
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成立于2022年的中国农业大学古生村科技小院,坐落在云南大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为首席科学家,组建多学科导师指导团队,带领一大批青年学子,致力于保护洱海,推进乡村振兴。
1999年出生的任衍齐是科技小院的一员,他说,自己出生于农村,一直渴望用自身所学为土地做些事情。“利用新的品种和种植技术,我们能在降低肥料使用的情况下实现了水稻增产,蚕豆、油菜等也实现了绿色高值种植。”
“我们与一路之隔的普通农田‘打擂台’,让农民看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帮助农民实现从经验种田到科学种田的转变。”任衍齐说。
苍山洱海,人间仙境。面对洱海流域此前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师生们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经常在下雨天外出采集水样,而且雨下得越大,越要出去。
“我们沿着水系,设置了22个监测点,取样、记录、分析水质,摸清片区面源污染情况。”00后汤博文说,大家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一听到雨声,立马收拾装备出门。
饮过清晨的露水,晒过正午的骄阳,与农民播下希望的种子,体验争分夺秒的农忙……科技小院的青年凭着“自找苦吃”的精气神,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999年出生的鲍璇主要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结构及其对磷形态的影响”,她说,科技小院为研究课题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基地,让大家能真正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我们还走村入户调研,开展支教活动,培训拍短视频,向村民普及膳食营养、垃圾分类的知识,大伙儿可爱听了。”鲍璇说。
这是科技小院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一个缩影。
“小院”虽小,却大有作为。十多年来,科技小院展现出的蓬勃生机与向上活力,为农民带来宝贵财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成为生生不息的乡村振兴力量源泉,这让青年学子们感到“苦有所值”。
科技小院的服务模式也从最初帮扶一家一户的1.0模式,升级到如今通过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3.0模式。科技小院正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自找苦吃’,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是任衍齐、鲍璇、汤博文的青春“信”念,更是千千万万农学学子共同的青春“信” 念!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史童歌/文 顾子臻/设计
指导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出品 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
制作 现代快报+
特别支持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