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常州经开:企业发力,政策给力,下好“数实融合”一盘棋

车间忙碌运行,零部件源源不断地供给,但如何在上万种零部件的库房中及时找到适配原料,仅凭人工去寻找无疑“大海捞针”。如今,通过企业“上云”,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售后信息全链路优化,短短几秒就可完成原料与生产无缝衔接。

这样的创新和变革,在常州经开区很多企业能捕捉到:智能制造特色场景层出不穷、产品质效持续提升、制造新模式不断涌现……自2022年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以来,近80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单项应用诊断,创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试点提升项目1个,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8个,各级智能工厂(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超百家、两化融合标贯企业40家、星级上云企业近200家。

实体经济是常州经开区的“看家本领”,数字经济是经开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常州经开区产业数字化不断进阶,形成了4大特色:先进的装备和生产线、基本的应用管理软件普及、初步的管控集成、供应链与制造加快协同。”常州经开区经发局局长李江说。

数智赋能 企业降本增效

undefined

一个月前,来自亚洲“一带一路”伙伴走进了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大家感叹于智能仓储的应用场景,五六台AGV小车按照指令,将不同规则的纱线自动运输至对应烘干炉道。

这一场景的实现,源于数智赋能。

玻纤行业具有连续生产、种类多、工艺复杂等特点,为解决行业痛点,长海股份采用数据集市,协同系统的实时调度与大数据分析组结合的方法,开发了智能能仓储物流系统,打通各生产环节实现统一调度,实现立体仓储的智能化管理。

“过去,4人班组一天最多只能制作9个联轴器,无人自动化生产线落地后,一天可以制作96个。”在中车戚研所齿轮传动事业部的生产车间,组装工艺师王莹正调试着联轴器无人自动化生产线。

列车联轴器是连接高速列车齿轮和引擎机构、传递扭矩的精密机械部件,经过近3年的研究,联轴器无人自动化流水线投运。

“除了看得见的智能工厂、无人流水线,我们更在生产组织架构上大破大立。”王莹介绍,齿轮传动事业部内,MES系统覆盖产品生产入库全流程,地面上的AGV小车按照自动导航指引,可精准配送全车间的物料。实时反馈的生产流程,也让一线工人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更清晰地知道“每天该干什么”“怎样做才符合标准”。

在中车戚研所现场看到,数字化的氛围无处不在。终端数据屏幕上数据交错上传,车间工人们依据数据指令,操纵工位电脑、熟练按序完成产品组装。目前,企业正聚焦主业、多点布局,瞄准工业大数据及云计算,拓展应用场景,提升制造能力。

记者采访中,长海股份、祥明智能、神力电机等企业都谈及了数字化的重要性:要驱动产业升级,必须将无边无形的管理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算得清”的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商业模式,这就是摆在传统产业管理者面前的一堂必修课。

新形势下,数实融合不再只是锦上添花,更关系到企业的基本盘和增长盘,对传统行业来说,推动数实融合,成为面对不确定性的确定选择。

各自发力 驱动企业转型

undefined

“数实融合”已成为企业的“必修课”,但这堂“必修课”没有唯一答卷。为解决痛点,广大企业主动接受数字化的改造,以“一企一策”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中天钢铁打造5G+数字工厂过程中,面临一个关键技术难题——时延。画面中天车还在运行,而工人看到的是天车已运行经过监控点,要开始下一阶段操作。

“一眨眼的功夫都关乎产品质量。”中天钢铁集团总裁助理魏巍说,钢铁24小时连续生产,必须把时延控制在0.1秒内,否则会有安全隐患。为此,企业数智创新部副部长韦入铭“死磕”技术大半年,对全流程进行优化,才有了“一眨眼都不耽误”的效果。

从一家传统钢铁企业转型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高端绿色智能工厂,中天钢铁已经实现对5公里以外生产区域远程操作,全员劳动生产率高达每人每年2000吨。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评价中天:“把智能化、云端数据化、工业互联网连起来,是超现代化、超低排放的绿色钢厂典范。”

步入祥明智能偌大的车间,只看到几名身着无菌服的工作人员,关注着显示屏。车间里的智能线边库形似快递柜,实则用于存放电子物料。“工作人员只需扫描当天任务清单,智能线边库的柜门便会自动打开。如机器出现故障,显示屏上就会出现红色警示,若是物料放错位置,警报便会响起。”公司信息化部长徐恩惠说,目前车间通过数字化组织原材料、组织协同生产,以算力换人力,以数流优物流。

作为全国微特电机行业的骨干企业,祥明智能自2022年上市之后,就致力于成为经开智造走向全国的代表,为此,企业打造了3.35万平方米的新生产基地,用于生产智能无刷电机驱动控制器及集成系统。

“在企业的战略、业务、管理、产线、产品中全面注入数字内核。”徐恩惠说,“企业打造的智慧大脑还在不断学习新的算法,融入员工的提案,优化产线。”徐恩惠说。

政企同心 “数”“实”双向奔赴

undefined

江苏慕林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短短数年内,就成长为电机行业的全国领军企业。不久前,企业入选了2023年度省四星级上云企业名单。“上云以来,公司凭借数据、设备等可视化,维修成本降低62%,经营管控能力提升15%,生产效率提升10%。”企业财务总监殷刘碗说。

常州经开区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分行业、分层次为780多家企业提供“把脉问诊”服务,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面对企业不愿转、不敢转的难题,给予真金白银支持:对新认定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分别给予200万元和50万元的奖励;有示范作用的智能化数字化典型场景,给予最低50万元,最高200万元奖励;对纳入市、区“智改数转”项目库且获得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贷款的制造业企业,在市级补助的基础上给与贴息支持。

目前,常州经开区正广泛吸收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在梳理各家企业“能力清单”的基础上,谋划资源、技术、能力等领域的“撮合”。

在一个月前举行的“数字赋能 智能制造”论坛上,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季木一建议,“工业元宇宙”或许成为未来发力的方向:借助智能穿戴设备,一些非熟练的工人也可以在智能化设备指令的提示下一步步展开技术操作。目前,这一设想在中天钢铁集团正有所探索,历时3年打造的“高性能特种合金钢智能工厂”项目,通过全工序数字孪生、多样化设备和场景的接入、工艺质量大数据平台的构建等,实现劳动效率提升50%以上,安全帽风险识别和人员进出管控识别率提升至100%。(许乐 张昆 王妍)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