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真正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省委常委会会议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强化“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就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不折不扣、狠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党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
“心中常常牵挂”,才能“时时放心不下”。近期多地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深刻警示我们: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日常工作如果做不到“万无一失”,关键时刻就可能“一失万无”。要做到“万无一失”,首先就要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如果忽冷忽热,想起来就紧一紧,想不起来就松一松,这样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放心不下”,则很难让人“放得下心”。“时时放心不下”,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感、敬畏感、紧迫感,也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底线思维的题中之义。
对党员干部来说,践行底线思维、做好各项工作,不仅要“时时放心不下”,还要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干部心里有底还是没有底?这不是个小问题,而是个大问题”。这个“底”,是底数,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心中有数、对分管领域的工作情况了然于胸,将工作做到点子上;是底线,存戒惧、常警醒,牢牢守住底线红线生命线,保证工作不偏离轨道;是底气,站得高、望得远、想得深,走一步前多看两步,工作起来就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有“底”才有为,知底数、守底线、蓄底气,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和保证。
千难万难,“心中有底”就不难,但真正做到“心中有底”却并不容易。“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有专家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除了不期而遇但罕见的“黑天鹅”和可预期却易被忽略的“灰犀牛”,还有“人人都知道其严重性,但若全面进行风险治理却需要极高成本”的“大白象”。因为投入大、很难即刻产生巨大安全效益,人们往往会有意无意选择对“大白象”类型的风险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抱有侥幸心理,甚至存在“宁可事后救援、不要事前投入”的错误心态。现实教训一再证明,“房间里的大象”一旦失守,就可能会转化为“灰犀牛”甚至“黑天鹅”事件。
“心中有底”,尤须“落实有效”。很多安全生产事故之所以一再发生,并非由于“心里没底”,而是没有“落实到底”。抓落实,不是把规章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而要让制度真正走进现场,成为必须严格执行的“硬杠杠”和“铁规矩”。要紧紧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紧扣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决策部署以及省委要求,扎扎实实、踏踏实实,不讲条件、不搞变通,一件一件落到实处、做出实效。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越是在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刻,越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增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做到处变不惊、做事不盲,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这是今天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和境界。
(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