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第十一年关注农村移风易俗,要求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存在爱攀比、讲排场现象,很多人为“人情债”“面子钱”所困,而基层政府面对陈规陋习也显得办法不多。不久前,贵州省威宁县小海镇有村民为孩子举办“剃头酒”,镇村工作人员用往食物中撒盐的方式进行制止,引发舆论争议。虽说“剃头酒”属于陋习,但越界违法、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不仅堵不上陋习的洞,反倒还会给民意添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各地在落实部署时充分考虑到传统观念和群众的风俗习惯,避免搞一刀切,避免搞层层加码。在制定相关乡规民约时,注重引导和鼓励,让群众打心底里自觉告别旧风气,接受新风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首次提出,鼓励地方为农民婚丧嫁娶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这是一个新亮点。在老百姓眼里,婚丧嫁娶都是自己的家事,别人无权干涉,而有些基层政府采取的强行取缔、行政处罚等措施也的确收效甚微。鼓励基层政府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无疑将让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拥有了新的方式和可行的途径。比如,江西省龙南市以遏制高价彩礼、回归“礼”性为目标,通过建设户外颁证基地、婚俗新风馆,统筹社会力量,优化婚庆服务等方式,打造“公益红娘”特色品牌,就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基层,推行新政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群众的觉悟往往来自“头雁”的示范引领,呈现“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局面。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特别注意到了基层“关键少数”的作用,文件要求“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只要党员干部能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头向陈规陋习宣战,向“人情债”说“不”,就会形成正向引导激励。党员干部打样,群众积极跟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新风尚就能成为主流,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就能成为现实。
自2006年起,中央一号文件便要求引导农民“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此后十余年间,文件进一步关注到了农村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问题,以及人情债等陈规陋习,陆续要求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丧葬习俗的改革。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比以往更深、更细也更具操作性。期待这一重磅文件能够落地见效,切实降低农村人情负担,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