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高纪凡:做一名时代的“追光者”|两会好故事


3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亮相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讲述了科技创新对于他所在的光伏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成为“追光者”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加快迭代升级,行业应用加快融合创新,产业规模实现进一步增长,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天合光能江苏淮安基地生产场景。图源/人民日报(赵启瑞摄)

这一势头也同样出现在江苏光伏产业里。从硅料生产到硅片制造,再到电池组件的组装,江苏拥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光伏企业营收达到约7000亿元人民币。在这之中,来自常州的天合光能无疑是行业里的“领头羊”。根据其于今年2月对外公布的数据,公司2023年营业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33.46%。

创办了天合光能的高纪凡,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创业者。1988年,刚刚获得吉林大学量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的高纪凡,放弃出国读博深造,决心走上创业之路。1997 年,高纪凡在家乡江苏常州创立了全国最早一批光伏企业之一的天合光能。今天中国光伏在研发技术储备、制造能力提升、产业链完善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已撑起了全球产业“半边天”。

“如今而言,我无悔当时的选择!”高纪凡说。

引领技术创新

高纪凡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之路上的见证者与奋斗者。回顾天合光能过去的25年,有两个时间点让他难忘。

“我还清晰记得,2010年天合光能的核心技术变成国际标准的所有细节,此前光伏行业的所有国际标准都是由国外企业制定的,我决心要改变这个局面。当时,光伏组件的质量保证期只有15年,从我所学的专业出发,我深信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完全可以让光伏组件的质量保证期做得更长。”

2012年2月6日,在SEMI中国光伏标准技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天合光能向委员会提交的两项SEMI标准获批立项,同时经批准成立了以天合光能为组长单位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工作组。2013年5月,天合光能提交的两项SEMI标准最终顺利通过审批并正式发布,实现了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新突破。

在自立自强的道路上,“拦路虎”不仅仅有技术难题。2012年,光伏行业遭遇寒冬,全行业亏损。“很多人建议我要砍掉研发投入,我说什么费用都可以砍,不能砍研发投入。”天合光能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一直保持在4-5%左右。这些年,天合光能累计在研发上投入超过230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球领先,25次创造世界纪录,获得中国工艺大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

在高纪凡看来,光伏行业每5年都要进行一次大的技术迭代,谁能研发出转换效率更高、输出功率更大的光伏组件,就能快速占领市场份额,攻关技术创新才是光伏行业的主“赛道”。“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虽然要经历千辛万苦,但是只有牢牢抓住创新不放松,才能收获'一览众山小'的喜悦。”高纪凡说。

中国光伏“领跑”全球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高原、沙漠、海上,都能看到光伏电池板的身影。核心技术的突破也让中国的光伏产品走向了更大的市场。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图源/人民日报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7亿千瓦,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国际能源署2023年7月发布相关报告指出,世界前十名光伏设备制造商均在中国。

高纪凡认为,光伏行业未来5年到10年的增长,可以说是一个黄金赛道,也给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信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具体发展目标包括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以及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等等。

回溯过去20年,中国光伏从“三头在外”到技术引领,并建立起全球最健全的产业链体系。“十片组件八片产自中国”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图景中的真实写照。

(编辑/顾慧敏 视频/奚宇 设计/吴倩 何君玮 部分素材来源于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