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 | 做好“小手笔”里的“大学问”

近日,两则关爱“一老一小”的暖新闻引发网友点赞。其一,南京地铁为乘客提供小纸条,详细标注换乘路线,方便对路线不熟悉的老人出行;其二,上海外滩的巡逻民警随身带棒棒糖和纸巾,为哭闹或与家人走散的孩子提供安慰。小纸条与棒棒糖看似不起眼,但对于需要引路的老人、渴望抚慰的孩子而言,可谓“雪中送炭”。细节里有温度也有力度,“小手笔”同样蕴含着“大学问”。

关爱“一老一小”是民生实事项目,也是包罗万象的宏大课题,但所有的规划与愿景,最终都要沉淀在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落脚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和细节里。于细微处见真章,当可感可及的改善发生在群众身边,近在咫尺的细节就成为“民生到民心”的“直通车”。“小事”做得越实,“细节”打磨得越精,服务就越能赢得群众真心点赞。包括“微治理”“微修复”“微执法”“微服务”在内,这些“小手笔”致广大而尽精微,在消耗最少资源的前提下,用“小切口”解决了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地优化服务、促进发展。

“小手笔”的力量还在于,它能透过具体的事件与服务,展现出社会治理的细节与温度,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生动注解。设置“延时办理”窗口,假期开放机关大院停车位,在景观道路“落叶缓扫”……假使没有这些举措,大多数群众的生活也不受影响,但有了它们,人们就会感到被尊重、被呵护。当公共服务多了人情味儿,不仅办事群众得了实惠,广大群众也能感到热气腾腾、幸福温暖。

“小手笔”应是社会治理的“必答题”。基层处在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一线,但资源有限,若是不拿出绣花功夫,不会创造性落实,开展工作往往就缺乏有力抓手。对基层干部而言,一方面要发挥主人翁精神,保持“置身事内”的状态。基层不止“一亩三分地”,还蕴含着造福群众的广阔天地,等待有心人去发掘、去实践。比如,乘坐地铁看似无需智能手机辅助,但“数字鸿沟”妨碍了老人检索信息,带来出行不便。当地铁工作人员换位思考,主动靠前服务,“小手笔”就有了突破口。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也要注重发扬民主,保持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鲜活的点子,应注重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用脚步丈量城市的便与不便,深入群众中了解潜在诉求,把“小改进、大奖励”的工作思路贯彻下去,一点一滴解决群众最关切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小”与“大”是辩证统一的,细节举措不能脱离宏观视野而存在。基层工作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避免陷入零敲碎打、拆东补西的误区。有一个反面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某地群众反映,地铁站被共享单车“包围”。当地在出站口设置了间隔很窄的路障,拦住了单车,也导致行李难出站、轮椅难通行,可谓“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小手笔”简约而不简单,基层干部要眼中“有人”、胸怀“大局”,既擅长“量体裁衣”解决问题,也习惯下“一盘棋”整体考虑,真正让每一次微小的改良为整体的改善积蓄能量。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