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阅读,附中人最美的姿态


你爱附中的理由是什么?已被保送北京大学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徐一赫说,是附中的阅读,让灵魂深深扎根于书卷中——无论文学还是科学。2014年起,南师附中开启“全科阅读”项目,至今已有10年。在“科学盒子”里、在书本里、在电影里……师生共读,构成了附中最美的样子。



“全科阅读”

让学生阅读无边界

徐一赫与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签约,是一名理科生。而他爱上附中的开始,是因附中独树一帜的语文教育,是课堂上电影《春风化雨》带来的影响。他捧起《百年孤独》《爱的艺术》《娱乐至死》这些原以为一辈子都不会接触的著作,去探求最真实的渴望,尝试解答那些由阅读引出的本质问题,凭借与大师的脑中问答摸索前行。在他看来,附中的教育基于阅读,引导学生们内敛而有深度地不断提升自我,塑造人格。这种内秀的气质在不经意间,早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加入“树人”文学社,高一(2)班的张同玥感受到积极而宽松的氛围,老师会分享好文章、好歌、好视频、好见闻,一起去讨论、去思考,激发大家去思考。图书馆是张同玥爱去的地方,在这里,可以不断探索,丰盈思想。

高一(16)班的李浩宇说,附中适合阅读的地方很多,他喜欢在图书馆,也喜欢在教学楼中间布置的沙发区阅读。从培养兴趣出发,老师推荐的学术论文、层次分明的阅读书目,给学生带来了课本以外的收获。高一(15)班的王钰尧,选择了物化政组合选科,原因是,文理科她都喜欢。在阅读方面,学校的“全科阅读”让全面发展的她不再受限,是可以积累素材的阅读、能提升思维能力的阅读,进而给思考方式带来帮助。



自然界不分科

“全科阅读”贴近自然本来的样子

“自然界是整体的,是不分科的。”南师附中的保志明老师是化学特级教师,她给学生带来的阅读推荐,并没有局限在自己的学科内。在她看来,阅读无处不在,也不局限于书本。南师附中的新生随录取通知书一起会收到“科学盒子”,其实就开始了附中“全科阅读”的第一步。“科学盒子”是一个整体设计的综合性学习项目,需要调动学生大脑中来自各学科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保志明说,自然界本身不分科,学习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是理解自然界并创造新事物。所以,在附中的阅读推荐中,不会非常功利地去针对具体知识点。《上帝掷骰子吗?》《生命是什么》《从一到无穷大》……这些都是附中老师推荐给学生的经典科学书籍。书中的知识不分物理或化学,是更加整体的表达。在保志明看来,分科教学的信息输入量是不够的,只有帮学生形成理科的底层理解,他才能真正会学习理科。在阅读中,输入不是全部目的,目的还有输出,以输出带动输入。假期中,学生们还被要求观看优秀科学视频,并写作读后感。漫长的暑假里,保志明带着学生们做了一件“复杂”的事,合作翻译一本英文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通读、翻译、排版、校稿……复杂的流程需要分工合作,学生们最终完成了任务。保志明说,全科阅读,博览群书,是南师附中为学生们精心设计的“课程”。学校希望弥补因分科学习带来的割裂,为他们未来从事跨学科的研究做准备。“全科阅读”培养出的学生品质,是高考卷子考不出来,但走上社会需要的,如合作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

用好身边的素材

让“全科阅读”更鲜活

倪峰是南京鲁迅纪念馆馆长,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如何用多种形式,让“走进鲁迅”这个主题阅读更丰富?在南师附中校园里,有全国唯一一家建立在中学校园里的鲁迅纪念馆——南京鲁迅纪念馆。南师附中将“走进鲁迅”作为语文学科课程开发的主题,并进而建设课程基地。“走进鲁迅”有多种形式。在课堂上引入美术作品;把鲁迅的自述、书信、日记等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将小说文本改编排演成课本剧;组织学生自己设计编辑期刊杂志……

卢元伟是南师附中的历史老师,也是学校“全科阅读”教研组组长。他说:“我们每个学科都会有很多阅读书目,是该学科类的经典书目,会做成一本推荐阅读的指南。高二的时候,学生要提交全学科的阅读报告。”在卢元伟看来,以学科融合作为抓手,以真实的问题或任务作为驱动,来推进学生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以《现代西方四十讲》为例,如果老师和学生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书,你来读,可以预想效果会非常糟糕。但结合身边的真实情境,要解决真实问题,学生就会愿意读。



打破传统

未来图书馆变身“研学中心”

南师附中察哈尔路校区,拥有一座“百年老校优美图书馆”,已成为附中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如今,察哈尔路和奥南两个校区馆正在使用中,晓庄校区馆在建设中,形成一校三馆的格局。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5万余册,包括《四库全书》等重要馆藏古籍文献,还有巴金等校友的赠书。使用中的察哈尔路馆“全科阅读基地”,装配中的奥南馆“天台书屋”,建设中的晓庄馆“研学中心”,正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资源支撑场所。

南师附中图书馆馆长张小兵说:“有数据显示,很多图书馆里的书籍,有一半以上没被学生阅读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图书馆读到自己爱读的书,有用的书?南师附中的图书馆,要从全人教育高度创设阅读情境,构建“研学中心”,深度推进校园阅读,成为“读者第一”的图书馆。学校将努力打造未来图书馆:打破传统图书馆的排列方式,构建“九十九间半”研学中心,进而有力推动全科阅读的发展。其中的“半”为传统的公共空间,安排在一楼,教育部等推荐的中学生阅读书目,新课标、校本阅读课程规定的阅读书目都将集中在这里。而“九十九间”,则是由师生自定义的“研学空间”——书籍自主订购、主题自主组合、管理自主运行。

以晓庄校区的图书馆为例,未来二楼至五楼都将有各自不同的主题,如二楼是“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99个关键时期”;三楼是“寻找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99个关键词”;四楼是“共建高中阶段99类研究性学习话题”;五楼是“支持新课程改革的99个学科资源库”。学校还将在书柜中安置抽屉,用于收集学生对主题设置、运作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并放置优秀研学论文和手稿,形成专题研究的校本历史,以供接续研究。



系统设计

以“全科”托举“全人”

早在2014年,南师附中提出并开始实施“全科阅读”项目。

全学科阅读课程是指涵盖各学科大类的阅读课程,将阅读内容分为语文、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类(含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类(含政治、历史、地理)、综合类(含信息技术、心理、体育、艺术等)六大类。语文、英语和数学三门学科为必读,其他三大类每类至少涉猎一门学科。课程包括书目推荐、课内导读、课堂深化、选修深读、过程性评价、作业反馈、学分认定等环节。近三年来,南师附中逐步建构“全学科阅读项目群”,形成了全学科阅读三级课程体系建构、全学科“融合阅读”方法探索、全学科阅读与国标教材教学的深度融合等子项目。

学校引导学生通过打破学科、校内外的界限,与国标教材相融合,在生活实践中实现获取、处理、分析、利用信息的功能。学校建构了以“知识—应用—创造”为指向的分层评价体系,并逐步完善了体现过程引导的网络评价平台。

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融合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建构认知内容与方法,并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学校设立“全科阅读教研组”,并尝试基于全学科阅读的“融合阅读”探索。以真实学习任务推进文理科融合类阅读课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理科方面,学校重点推进“科学盒子”和“紫金计划”两大项目,以研究具体科学议题的方式,带动理科各学科之间的融合阅读;文科方面,学校通过广泛开展各项活动如辩论赛、戏剧节、演讲比赛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带动人文社科类文本的阅读。

唯有“解放阅读”,让阅读向四面八方打开才能真正“融合”。学校以“回归阅读本质”为旨归,1984年创刊的《树人》杂志,学生自发组成的《微光》杂志社,教师编印的系列主题阅读和学生阅读作品专辑,学校成立的辩论社等,一系列探索和创造成为促进和展现学生“解放阅读”的有力支撑和广阔舞台。



全学科阅读与国标教材教学的深度融合。全学科阅读唯有进入课堂,与国标教材的教学接轨,方能深入推进。教师是全学科阅读推进的保障。一群师生形成“共识”,创造了一系列成果:搭建了一组与阅读相关的平台,如地平线读书社和“走进鲁迅”“系统思考”“人工智能”“工程创新”这四个省级课程基地等;组织了一系列书籍“共读”,形成《南师附中全科阅读书目》等更符合新课程跨学科学习特征的书目;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共享”,如世界经典作品系列讲座,主题阅读沙龙,话剧、影视创演,论文大赛等;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共建”,如“1+4”证书课程、选修课、社团课等。

共建读书“群”,形成读书“场”,成全读书“人”,全学科阅读为南师附中新课程、新教材的优质实施拓宽了路径,增强了效能。

通讯员 王春玉 王晶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