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让传统非遗“在活化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7月20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宜兴开幕。本届非遗保护年会以“守正创新 赓续薪火”为主题,将连续三天举办非遗大集,通过汇集全国300余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馆、店、铺、摊、街、水域的立体展陈方式,全面呈现“水韵江南”“食行九州”“千茶百器”“锦绣中华”“曲苑杂坛”“窑窑相望 薪火相传”六大板块内容,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非遗盛宴。

我国是非遗大国,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截至2023年12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截至2022年,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中国色彩。

非遗是老祖宗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是先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如何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非遗文化,一直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我们不能为了保护非遗而束之高阁,而是应当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非遗“在活化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传统非遗历经时间沉淀而经久不衰,固然有其存在价值和强大生命力。但是非遗毕竟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一些非遗早已被先进生产力所取代,但是其文化价值、历史意义不可磨灭,需要在活化中予以保护,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例如,雕版印刷技艺虽然已经被现代印刷设备所替代,但可以开发出家庭版的雕版印刷玩具,让小朋友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印刷线装版的《唐诗三百首》供人珍藏,让人们感受到墨香书韵。只有想方设法让传统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才能在保持活态中得到发扬光大。

其实,传统非遗并非“一无是处”,而是依然魅力无限,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在扬州游客如织的东关街上,冬荣园小剧场里的扬剧、昆剧一场接一场上演,令游客应接不暇、拍案叫绝。漆扇是以扇子为载体,运用国家级非遗漆染工艺手工染制而成的艺术品,而如今成为扬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网红文创产品”,游客自己手拿一把白扇,在自己选择花色的颜料桶里轻轻一转,一把随心所欲创作出来的漆扇就做好了,体验感和参与感十足。实践证明,不能只把非遗当成老古董“让人看”,更要开发出各种文创产品“让人玩”,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传承非遗文化。

本届年会以“新时代下的非遗新使命”为主题举办主论坛,同期还将以“新经济:非遗的生活化、时尚化”“新传播,开展非遗传承人圆桌沙龙,搭建非遗领域对话交流平台。”无论是活动主题还是探讨内容,无论是非遗展示和参观体验,无不彰显出传统与现代、非遗与生活的结合理念,让传统非遗“在活化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定能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林西/文)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