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句老话:“远不过阿里,苦不过那曲。”
平均海拔超4500米,空气含氧量仅及海平面的一半,坚硬的冻土上千年来种不活一棵树……那曲之苦,土生土长的西藏人也为之胆寒。
正是在这个被称作“青藏高原的北大门”的地方,淮安援藏青年皮智勇从2011年4月进藏起,整整坚守了18个月。
“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志,那段援藏岁月刻骨铭心。”2024年6月,向“淮安援藏口述史•雪域青春”报道组回忆起在那曲的往事,皮智勇的话语依然饱含激情,充满斗志。
皮智勇向报道组讲述援藏经历
新婚伊始——
千里援藏尝“苦胆”
2011年3月,就职于淮安供电公司淮阴供电营业部的皮智勇得知,单位正在招募援藏人员,他报名参加,并顺利入选。
彼时,皮智勇新婚不久。听丈夫说要去援藏,妻子出于担心,上来就是“一盆冷水”:“你知道西藏气候条件有多特殊?就你这身板,能扛得住?”皮智勇的回答是:“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既然报了名,就绝不打退堂鼓。”
不过,踏上那曲的土地,皮智勇才深刻感受到什么叫艰苦:满目光秃不见树,漫天沙尘化作土……原本草长莺飞的季节,那曲却寒意逼人,冷得发抖。后来,皮智勇听当地人开玩笑才知道,那曲每年只有两季:一个是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那曲平均海拔比拉萨高900多米,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 “头昏脑胀、呼吸急促,特别是晚上,难受得睡不着,就那么睁着眼睛,翻来覆去熬到天亮。”那曲的第一夜,皮智勇至今仍记忆犹新。
“苦不苦,看看红军两万五。”皮智勇说,高原反应大,他就多做肺活量训练,夜里睡不着,就干脆跑到办公室去加班。
一段时间下来,皮智勇体重轻了、肤色黑了,也渐渐适应了环境,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皮智勇在援藏期间的留影
地广人稀——
以身作则啃“硬骨”
那曲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相当于四个江苏省。
如此广袤的领域,当地供电公司员工却仅有200多人。“地广人少,必须多用科技替代人力。”皮智勇到任后,自告奋勇负责智能电表的安装工作。
事实上,这项工作此前已推进两年,但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在于任务重、收效低。给一个用户安装电表,常常需要几名员工开车大半天,费力不讨好。
“‘硬骨头’总要有人啃。”皮智勇一方面给同事做动员,统一思想聚合力;另一方面主动带头下基层,以身作则当示范。
那曲市安多县海拔4800多米,地处偏远、路险难行。有一次,为给这里的一名农户安装智能电表,皮智勇早上出发,晚上抵达,来回耗时一天多。
“给一户人家装电表,这么大费周章,值得吗?”大家不解,皮智勇却很坚定:“供电不能只算成本账,咱们费事跑一趟,用户可能省事一辈子。”
在皮智勇的推动下,短短5个月时间,那曲供电公司完成了276台“专公变”采集终端和2074只智能电表的安装上线调试工作,上线进度和上线质量双双大幅提升。
皮智勇和当地群众留影
关键时刻——
当仁不让挑“重担”
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央代表团来到那曲慰问。大型活动现场,如何保障供电安全和稳定,成了头等大事。皮智勇参与过上海世博会的供电保障工作,经验丰富,当仁不让挑起了此次慰问演出现场的供电保障重担。
如何做好备用预案,怎样提升安全等级,皮智勇事事率先,对原方案进行逐一优化。“为了万无一失,要有万全准备。”皮智勇说,直到活动圆满落幕,他和同事们才长舒一口气。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羌塘草原赛马节、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在那曲,皮智勇完成了多项大型活动供电保障任务。同事们说:“有皮智勇在,就有了‘主心骨’。”
短期看个人,长期靠制度。援藏18个月,皮智勇从基础管理入手,制定完善6项营销管理制度及《那曲营销人员岗位工作标准》,协助拟定工程典型设计图和工程验收标准,并推行预付费制等多种催费措施。同时,按时间进度对营销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营销业务、用电检查、服务礼仪、班组管理等全面系统培训。一系列举措,变“输血”为“造血”,大大提升了那曲供电公司营销管理水平。
高原冻土,难活一棵树,皮智勇却将自己当成种树人,让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方法在那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