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清澈的爱】75年卫星视界|洼地崛起,挺绿色生产力之脊

编者按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新中国成立75周年,改天换地、气象万千,江苏大地不断书写“中国奇迹”。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擘画“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光荣使命。新征程上,江苏新实践澎湃磅礴伟力。

今天,一群年轻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从紫金山南到江心小岛,从五山滨江到运河三湾,从潘安湖畔到诗画江南……用青春视角感受75年沧桑巨变。

这是一趟穿越时光的旅程,这是一次见证伟业的探寻。请跟随卫星视角、青年感悟,瞰辉煌变迁,品奋进诗篇。一起致敬流金岁月,奔赴更壮丽的明天!

徐州贾汪,因煤而兴。上百年的煤炭开采曾给它带来荣光,也留下了沉重的生态包袱。当煤矿关闭,城市开始转型,开采留下的煤矿塌陷地又何去何从?实践证明,新风景带来新动能:地陷了,修复生态“伤疤”建成湿地公园;山秃了,锲而不舍积极植树造林;人闲了,主动作为打造乡游目的地。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贾汪。在潘安湖神农码头上,总书记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他强调,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谋求绿色转型的贾汪,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这个国庆假期,在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英的香包工作室,已经成为景区的一道风景线。一个个精致的“真棒”中药香包,博得游客阵阵赞叹。

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秋色宜人,美景如画。高刚/摄

瞰·从“半城土”到“半城湖”

作为江苏曾经最重要的煤炭基地,鼎盛时期贾汪拥有大小煤矿近300座,形成了辉煌的矿产经济。然而,随着长期高强度和大规模的煤炭开采,贾汪区逐渐走向了“煤尽城衰”的困境之中。

13.23万亩的采煤塌陷地,荒山秃岭随处可见,600万平方米工矿棚户区亟待改造……关于贾汪的旧印象,居民朱雪宁用了这三个字:“黑、脏、乱”。

2002年9月徐州贾汪潘安湖 图源:江苏省测绘资料档案馆

2011年,徐州被列为第三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被列为贾汪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工程。

2016年,贾汪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贾汪区入选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贾汪发展全域旅游的两大名片之一。

今天的潘安湖,湖水清澈,树木葱茏。粼粼波光的映衬下,飞鸟三五成群,自由地在湖面上戏耍,一派和谐生态自然之美。

2023年6月徐州贾汪潘安湖 图源:江苏省测绘资料档案馆

卫星视图上,潘安湖塌陷地从黑白方格变彩色湖区,从荒芜一片到生机勃勃。潘安湖采煤塌陷地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了新生。生态转型带动产业转型的贾汪将煤炭资源枯竭的荒山秃岭变为生态产业重焕生机的青山碧波。

感·从“假旺”迈向“真旺”

“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贾汪区潘安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神农码头考察时这样强调。

如今的徐州贾汪潘安湖 图源:视觉中国

放眼如今,“百年煤城”已“假旺”变真旺!

站在潘安湖边眺望,青山秀丽,鸟鸣婉转,想象不出这里曾是千疮百孔的采煤塌陷地。残石变绿洲,这正是徐州因地制宜,着力推进煤炭塌陷区生态修复工程的结果。

凭借村庄易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的首创性生态修复方法,潘安湖从荒凉中复苏,书写了水草丰茂、鸟类翔集的贾汪绿色生态名片。以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整治为蓝本,徐州加快生态修复工程的步伐,走出了专属于“百年煤城”的特色生态治理之路,用绿色编织城市未来。

徐州贾汪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图源:视觉中国

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蓬勃道路上,贾汪褪去传统资源型工业的暗沉底色,用实践向外界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科创为帆、基础为舵,徐州稳抓企业资源基础,建设区域科创中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和徐工等大型企业资源,徐州成立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研发,同时探索地下资源利用,孕育未来市场需求。在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两区一城”的核心布局下,百余家企业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全新赛道,为徐州传统老工业区注入创新的丰沛活力。

望·从绿色生产力到绿色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反复叮嘱,“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同样也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清水秀,生机盎然,如今的贾汪成为生态修复的实践范例。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加密切,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贾汪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开拓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在这条通往美丽中国的道路上,贾汪的探索激励着更多的城市与地区在生态复兴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徐州贾汪是江苏省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擦亮“水韵江苏”文化品牌的生动缩影。截至2024年7月,全省PM2.5浓度改善54.8%,地表水国考断面优Ⅲ比例改善49.5个百分点,江苏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测评连续性5年超过90%。

在当前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江苏近日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将通过一批改革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构建未来产业体系,深刻把握了新质生产力本质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涵。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清新婉丽的江苏风光已穿梭千年,在生态保护的道路上展开更加美丽的画卷。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标准保护共进,城市现代化与人民幸福感齐升,“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征途依然在稳步向前。

作者:汪颖 陈思佳 周莉娜

统筹:邹举 朱威

监制:庄曦 潘青松

特别鸣谢:江苏省测绘资料档案馆

本篇系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校共建实践项目作品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