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中国,需要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牢固文化根基。

深挖文化富矿,保护文化遗产,坚守中华文明之根。从桐城六尺巷中“让他三尺又何妨”的礼让文化到敦煌莫高窟中蕴含的“莫高精神”,从天水伏羲庙中蔚为大观的伏羲文化到西安兵马俑中名扬中外的“大秦雄风”……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打造出了独属于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挖文化富矿、守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魅力、打响文化品牌。当“汉服热”经久不衰,当“马面裙”走上国际,当“中国风”成为主流,文化自信正不断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焕发出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着重关注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深入基层一线,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抒写、为人民发声,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真正做到文化惠民、以文化人。完善文化领域人才选拔培养机制,营造用才、爱才、惜才的政策环境趋向,开辟多元文化服务渠道,建设一支“有温度、有道德、有质感”的文化人才队伍。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文化产品供给水平,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赓续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近年来,《典籍里的中国》通过生动精湛的表演将中国历史娓娓道来,《只此青绿》以优雅灵动的舞姿诠释《千里江山图》的文化精神,《黑神话:悟空》在游戏剧情中赋予《西游记》创新的文化内核,现代思想与传统文化“天马行空”的“碰撞”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面向新时代,我们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巧借云计算、物联网等“黑科技”,搭乘“互联网+”东风,拓展“文化+综艺”“文化+影视”“文化+网游”等多领域跨界融合,推动中国文化转型、升级、破圈,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生动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与传统文化之美。(程雨婷)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