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怀抱。一股温暖的春风,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为澳门和内地青年铺开了崭新的发展舞台。从1999到2024,踏着时代浪潮,他们身处不同的经纬坐标,却有着相近的梦想、共同的期待;他们满怀憧憬“双向”奔赴,在广阔天地中交往交融、书写精彩。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在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的指导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双城双人系列融媒体报道《你好!我来自1999》,讲述澳门青年与内地青年同心同向的奋斗故事,记录澳门与内地共荣共进的生动实践。
2024年秋,广州商学院的讲台上,梁倩婷正为同学们剖析艺术佳作。作为土生土长的澳门人,“85后”的她,踏过了濠江,如今定居在广州。
百里外的澳门科技大学艺术实验室里,闫少石正引领学生推进作品的翻模工序。与梁倩婷年岁相近,这位生长于吉林的北方姑娘,跨越千里而来,也早已经扎根澳门。
从濠江之滨到珠江之畔,从北国雪疆到南粤海滨,梁倩婷与闫少石如同两只逐梦的飞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苍穹下开启了一段精彩的双城艺术之旅。
扎根湾区 双城“绘”梦
从20岁离开澳门,前往内地读大学算起,到如今在广州成家立业,39岁的梁倩婷已经在广州生活了近20年,如今她是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专任教师,经常往返广州和澳门进行授课。
自幼在澳门出生长大,谈起对内地的印象,梁倩婷的眼里闪过惊喜,“小时候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北京旅行,每次大家都很期待。”去内地看看的想法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前夕,梁倩婷的父亲——澳门著名艺术家梁晚年先生倾注三年心血打造的世界上最高、19.99米的汉白玉妈祖像正式落成,打破了澳门雕塑由葡萄牙人垄断的历史,意义非凡。因父亲的这一杰作,梁倩婷对澳门回归的记忆愈发深刻且独特,对祖国、对内地的向往之情也如同种子发芽般不断生长。
2005年,正在读高三的梁倩婷在北京接受了一段短期的艺术培训。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深深吸引了她,也让她再次坚定了来内地的信念。最终,梁倩婷顺利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澳门它给我成长的根基和文化的滋养,内地还有广州它给了我更大的实现梦想的舞台。”
梁倩婷在广州美术学院读研期间校园内与同学合影(右一)
而三千公里外的北国江城,松花江的雾凇正盛。同样怀揣着艺术梦想的闫少石一路向南,在2010年结束了中国美术学院7年本硕学业后,获得了到澳门科技大学任教的机会。
从祖国的最北到最南,面对陌生的澳门,闫少石有些犹豫和不安。关键时刻,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不去实地看看,怎么知道澳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如醍醐灌顶,促使她坐上了那趟通向未知的绿皮火车。
现代的都市风貌,璀璨的霓虹灯火,多元的文化碰撞,闫少石领略到了别样的精彩。“在这里能够看到很多不同的文化形式,也能体会到更宽广更丰富的创作环境。”
2010年,闫少石在澳科大面试时留影
时光荏苒,如今作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的闫少石,已经在澳门度过了14个春秋,这里对于她来说,早已经如故乡一般温暖亲厚,她也更能体会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回归这件事,有着怎样深切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每年在回归纪念日这一天,对于每个澳门人,都是非常隆重的节日。”
文化交融 新作迭出
同为艺术创作者,梁倩婷和闫少石都有着澳门和内地的生活经历,经常从各种文化元素中获得灵感。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艺术交融,在传承创新中保持文化的生命力,成为了两人共同的课题。
在梁倩婷的个人展览中有不少陶瓷作品,造型现代,纹样却蕴含着青花写意元素,“这是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梁倩婷坦言道。她也时常会运用漆画这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来绘制澳门现代化的地标性建筑,让学生触摸和感受画的肌理。梁倩婷表示这种融合不是刻意为之,而更像是一种“习惯”,是她过往岁月和文化经历的沉淀。
梁倩婷创作的青花陶瓷作品
在梁倩婷展现作品中文化交融的同时,闫少石也在鼓励学生用现代语言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她指导学生将广彩非遗技艺融入服装设计,“通过设计创新,我们希望让非遗传承在日常生活中焕发新活力,以年轻人喜爱的形式延续它的魅力”。这套以广彩元素为核心的服装作品也在紫金奖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上广受好评。
闫少石学生以广彩为灵感设计的服装作品
近年来,闫少石经常带领澳科大的学生来到内地参加各种设计交流活动,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到祖国的历史文化。“独特性是支撑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方向”,闫少石表示,组织两地的学生开展文化研究,有助于帮助他们寻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理解和艺术方向,从而创作出一批批既充满中国韵味又富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闫少石带队参加紫金奖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左二)
同根连枝 “艺”路生花
今年暑假,梁倩婷又回到她的母校广州美术学院当起了“学生”。她全身心投入到国家艺术基金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雕塑艺术人才培训中,与三地艺术家一起学习讨论、交流创作。
梁倩婷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雕塑艺术人才培训,现场制作泥塑
粤港澳大湾区成立以后,这里开放包容的环境吸引了很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更是给他们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希望以后可以组织更多的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大家在紧密的文化交流中,齐心协力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澳门青年美术协会理事长,梁倩婷对未来有着明确的期待。
随着两地交流的愈发紧密,近几年国家艺术基金的申请也面向澳门开放了。12月初,闫少石作为项目负责人和策展人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交流推广项目“东方葡韵——中国时尚美学大展” 在福州顺利开幕。
闫少石出席“东方葡韵——中国时尚美学大展”开幕式并剪彩(左三)
展览集合了来自内地和澳门多个高校的艺术成果,还将去往杭州和澳门巡回展出。“我们希望能够借助这一系列的时尚设计的作品,向世界展现澳门回归25年以来取得的一些伟大的辉煌的成就。” 闫少石相信,澳门作为内地与葡语系国家文化桥梁的重要角色,能发掘出更多中国时尚美学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创新表达,让世界看到中国美学的独特魅力。
展览现场作品
从求学时的毅然抉择,到创作中的传承创新,再到文化传播的使命担当,梁倩婷和闫少石在不同的城市空间里,书写着相同的艺术情怀与家国担当。
作为澳门的新移民,闫少石在这里找到了理想与追求。“开展有新意、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让两地青少年增进彼此情谊,全力为内地与澳门的文化交流添砖加瓦。”
而在澳门回归的又一个纪念日前夕,梁倩婷和父亲梁晚年再次来到叠石塘山顶。一起来看看父亲亲手制作的妈祖像,已经成为了父女俩每年回归日前后固定的家庭文化传承仪式,“每次看到还是会心潮澎湃。这尊妈祖像,是老一辈艺术家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见证,也激励着我们,继续通过澳门这个国际化的窗口,把中华文化更好地传向世界。”
梁倩婷和父亲梁晚年于叠石塘山顶妈祖像旁
濠江奔涌,珠江浩渺。她们与众多有志青年一道奋力前行,在澳门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土地上,书写出绚丽多彩的文化交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