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新江苏观察丨三年“长”出近96万亩耕地,江苏为什么能?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提到,要严守耕地红线;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调动耕地保护责任主体积极性。

日前,江苏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主要数据正式公布,数据显示,全省耕地约414.9万公顷,已连续3年实现耕地总量净增加,累计净增加耕地63.7万公顷,约95.59万亩,在南方省份中位居前列。

江苏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在耕地占用和保护矛盾压力仍然突出的当下,江苏如何实现耕地面积“三连增”,端好粮食安全的饭碗?近日,记者走访多地,进行采访。

开源辟田,综合施策盘活沉睡农田

寒潮在即,南通如皋东陈镇万富社区的田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抢抓时间给油菜追肥、除草,为过冬做准备。

万富社区党总支书记许杰走在田间,很是感慨。过去,这里桑园连片,老百姓靠种桑养蚕致富。然而随着农村人口外流,养蚕的农民大多年事已高,不少桑园日渐荒废,眼见着灌溉条件优越的土壤只能零星夹种些杂粮,经济效益低。

为此,社区一户一户走访有需求的农户,免费提供机械,根据恢复耕地面积给予补贴,2023年全社区共95.1亩桑园复垦成为耕地。“实施耕地恢复项目,既增加了耕地数量,又提高了耕地质量。现在田里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初步估算,通过新增耕地增产的粮食,每年农民能增收10万余元。”

在江苏,像万富社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坑塘水面、蟹塘林地复垦为耕地,刚刚播撒的种子等待破土而出。为进一步做好耕地“开源”工作,江苏综合施策,在规划层面统筹布局,精心摸排每一寸土地,细描“蓝图”,推动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布局更优化。

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起,江苏率先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更新机制,将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以外的优质耕地(含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划入储备区,2024年划定更新储备区57.11万亩。“三区三线”划定以来,全省规范组织开展了44个重大建设项目、33个高标准农田项目、10个全域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调整补划论证,保质保量补划永久基本农田1.63万亩。

走进苏州黄桥街道张庄村,方正平整的农田一望无垠,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是混杂的厂房和居民区,近300块农用地分散各处。2019年起,黄桥街道率先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已开发土地重新“排列组合”,工业厂房腾挪、农户整村搬迁,逐步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解决农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的发展瓶颈,今年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综合验收。

以黄桥街道为代表,江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有序推进,小田变大田,大田变良田,完成农用地整理43.83万亩,新增耕地2.29万亩。

节流护田,以“长牙齿”的硬招守牢耕地红线

如果说“开源”是为了保证耕地的新增数量,那么想要实现耕地的净增长,还要采取“长牙齿”硬措施进行“节流”,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今年5月,南通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通过比对卫星影像图,发现在启东市寅阳镇有一处开挖水面地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0.6亩,疑似涉及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随即,指挥平台派发给启东市指挥中心,交由启东市农业农村局核查处置。经了解,情况属实,随后原地进行填埋整改,恢复耕种。

在南通,利用卫星遥感“千里眼”实现对耕地保护的“智慧监管”已成常态。“我们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起耕地变化的动态监测监管机制,能够快速、准确发现耕地变化的图斑,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周航介绍。

此外,南通全市1500余个涉农村(居)实现“一村一图”全覆盖。以高清卫星遥感影像为底图,辖区内村级行政区划图、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10余项矢量数据叠加在底图之上,为农业农村用地选址提供指南。

在利用数字赋能之外,如何提高违法用地的治理处置能力也是强化耕地源头管控的重要方面。

徐州丰县借助368个高清摄像头,基本实现县域耕地监管全覆盖,同时配备巡查车和网格员,形成“空中看,地面查”立体式、全方位的监测体系,确保新的问题“零增长”,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南京高淳则已经实现了“全链条、大执法”新模式,对新增违法用地问题坚决“零容忍”,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保护耕地的最直接主体是村组,我们将网格化巡查和土地执法紧密联系,与区纪委监委、区综合执法局建立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开展联合监督。”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淳分局执法监督科科长黄国亚介绍,“网格员发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跟国土所对接汇报,经过研判是违法用地之后,立刻对当事人进行制止,责令整改。”

“节流工作做好,新增耕地能实打实成为净增量。”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淳分局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科科长李逸恒说。2021—2023年期间,高淳区耕地保护督察问题大幅下降且已全部销号;2024年,全区督察问题仅2个、面积17.92亩,个数和面积均为全市最少,且不涉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制度护航,筑牢良田“耕”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想要真正守住这一珍贵资源,更要从制度建设上着手,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2023年,江苏按照党中央部署,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圆满完成国家耕地保护 “首考”。同时,严格开展省对设区市考核,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只要把耕地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耕地自然而然就会被保住。”李逸恒表示,想要实现耕地增长,要在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方面建立起多维全面的良性互动机制。2024年,高淳区进一步将耕地保护职责和粮食安全考核挂钩,将耕地保护目标与农业农村部门的粮食安全目标有机融合。

此外,开展耕地保护工作,资金是关键。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刚在接受采访时就建议,应多采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多实行鼓励措施,提高种粮积极性。

江苏已连续7年开展省级耕地保护激励,每年50个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乡(镇、街道)分别获得200万元奖励,累计将7.04亿资金运用到耕地保护“第一线”。“今年,省厅还会同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实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工作的通知》,健全耕地保护奖惩机制,做到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农民得实惠。”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江苏将进一步推动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和有效实施,细化落实占补平衡改革政策措施,健全耕地保护激励和奖惩机制,全力护航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徐春晖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