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奋进的春天丨徐州:紧握高质量发展“数字密码”,为“城市进阶”助力

干字当头,狠抓落实。新春伊始,彭城大地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热潮。

经营主体总量达146.9 万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大宗消费90亿元;快递量突破10亿件……数字,是城市发展的无声见证者,也是经济脉动的生动注脚。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无数努力。从数字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徐州在产业升级、消费提升、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显著成果,更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实干奋进的力量。即日起,徐州日报推出“数字背后的经济脉动”系列报道,挖掘数字背后的城市发展动力。

在江苏省2025年重大工业项目清单中,徐州有66个项目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年计划投资达273.7亿元。

去年,徐州有141个省市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以超额完成省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任务的“徐州速度”,让这座成功转型的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何众多重大项目纷纷选择落户徐州?这141个项目是如何成功落地投产的?徐州为了吸引和推进这些项目,究竟付出了哪些努力?通过一个个“小人物”,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自己先变成行业人,才能招引来好项目”

“李总,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想约您明天再面谈一下。”

“都快过年了,而且明天的行程也都满了,只有今天下午还有点空。”

“好,那我现在就出发,刚好下午就能到!”

……

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徐州高新区投资促进局招商专员邵威因一通电话而收获了意外之喜。

简单收拾后,邵威拉着常备于办公室的行李箱,匆匆奔向高铁站。

为了能与企业在一个频道对话,徐州的招商人员深入学习研究产业发展态势、行业发展报告、上市企业招股等各种与产业相关的信息。“只有自己先变成行业人,才能招引来好项目。”邵威分享着他从业四年来的职业感悟。而此次成功约见的企业,正是他经过深入研究安全应急产业链后发现的,与徐州高新区的契合度极高。

招商如筑楼,地基牢方能高楼起。徐州深知此理——

近年来,徐州坚持向新求变,着力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努力让每一名基层招商人员都具备全产业链知识,把招商引资从拼关系、拼资源、拼政策这种已被时代抛弃的传统模式,升级到了拼专业、拼服务、拼生态的更高维度,构建起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加快走出去招商步伐,以广阔的视角主动融入更大市场。

邵威行李箱里内那份《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白皮书》,正是他的“地质勘探图”。

在徐州已经落地的诸多项目中,不乏“专业地基”结出的果实:工程机械与智能制造行业的链主企业博鼎集团落户徐州;徐工的配套企业恒立液压、常州易控、中科中美相继闻讯而来;还有一些上下游企业相约签约徐州……

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徐州招商人深挖行业信息,顺“链”摸“企”,用产业“渔网”精准“捕鱼”。

与此同时,徐州还在产业“地基”里浇筑了资本的力量。利用产业基金的放大效应,成功吸引众多高质量项目落地,有效推动了产业与资本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在徐州各招商部门的“产业作战室”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场景:当专家刚结束技术分享,招商专员立即模拟路演,围绕项目可行性、投资潜力进行深入探讨,争分夺秒地为吸引优质产业落户徐州而精心筹备。

在徐州,招商工作正在以更开放、更灵活、更多元的策略,不断转型升级,精准发掘项目资源,精确匹配企业需求,抢占招商先机。

“天南海北施工是常态,但徐州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

大年初一,走进位于徐州经开区的博鼎动力天然气发动机项目施工现场,只见挖掘机长臂挥舞,正在进行基础开挖作业;一辆辆卡车装满土方,有序出入;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着反光衣穿梭在工地中……处处一派繁忙有序、热火朝天的景象。

目前,1号厂房正在进行基础垫层浇筑施工,预计6月份厂房建成并投产;2号至6号厂房预计在7月陆续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发动机10万台、热管理系统20万套。

“天南海北地施工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在工地过年我们也是习以为常,但徐州给我的感觉却非常不一样。”谈及在徐施工的感受,项目总承包方相关负责人刘天宏很是激动。

春节期间,徐州经开区专项服务小组成员,每天都会来到项目现场,全力协助项目方解决建材、运输、用工等实际问题,确保项目在春节期间也能保持高效推进。而这只是徐州加速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

在徐州,项目落地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接力赛——当企业接过“拿地即开工”的发令枪,政府服务团队早已在赛道备好“加速包”。

审批窗口化身“时空折叠师”,把立项、环评等十几道工序压成“并联赛道”,企业捧着缺材料的“半成品”也能先“上车”,后续再“补票”;重大项目办事处化身“项目推进督促员”,做足提前量,做好土地整理及各类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专项服务小组化身戴着安全帽的“工地急诊队”,每天带着“问题扫描仪”巡查,对影响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动态销号管理,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先手棋”。“徐州速度”与“营商温度”在工地上同频共振,不仅彰显了城市高效务实的行政效能,也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都说项目的签约只是合作的开始,我在徐州感受到了”

“请注意,右转弯!”

“呀,咱大徐州啥时候有了这个高科技!”

“早就有了啊,你看它这方方正正的,多可爱。”

在铜山区火花社区,返徐过年的刘慧在陪家人出门时,偶遇了一辆无人驾驶快递揽运车。

这辆长相呆萌却科技感十足的揽运车由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识)生产,目前已在徐州多个区域投放运行。

九识拥有L4级自动驾驶全栈技术的自研能力,是无人物流车领域的“头把交椅”。去年5月,徐州高新区产业基金参与九识智能专项基金,撬动外资3000万美元投资九识智能无人车生产销售项目。同年8月中旬,该项目投产,并在11月迅速达到了规模以上标准,预计年产智能无人配送车2000台。

“承诺的项目资金到账非常及时,填补了我们的后续研发经费,相关人才的引进也很顺利。都说项目的签约只是合作的开始,我在徐州感受到了!”提及投产以来的感受,九识相关负责人施云舰表示,从项目洽谈到落地,再到如今的投产运营,每一步都得到了徐州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吸引企业投资兴业,需要在政策供给、环境塑造与企业诉求、市场需求之间寻找新的共振点。

在徐州,“码上办”“即来即办”已成常态。针对重大项目建设,徐州更是在审批时限、流程上做足“减法”,在深化审批改革、服务上做好“加法”,为项目招引、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稳投资、促发展、强信心。今年,徐州将持续开展“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行动,大力推进年度省市重大项目的实施,以扎实的步伐推进项目的招引、建设和达产,用实绩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