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一年过去了,江苏新质生产力取得了哪些成绩?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被赋予“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一目标定位。一年过去了,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江苏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定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9个高新区进入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50强。“如期完成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突出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这也是江苏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厚植新质生产力产业根基的必由之路。”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动力明显增强

过去一年,全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必答题”,立足科技优势、教育优势、产业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特区”首批3家试点,新设基础研究专项资金24.8亿元,布局建设三大省基础科学中心,新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累计达44家。

加强科研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3%,研发投入对全国的贡献超过12%。加强成果转化,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户江苏,启动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先试用后付费”改革,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000亿元。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积极谋划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试验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科技类项目人数占全国1/3。

先进制造业持续壮大

过去一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持续推进“1650”产业体系建设,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四年领先,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4家,江苏累计1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新增中国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江苏设立了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制定出台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带动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目前正在重点打造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10条具有国际优势,生物药、集成电路等10条具有全国优势,飞机配套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链。实施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开展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的试点。比如,推进江苏省未来产业研究院建设,重点深耕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全年化工、纺织、金属制品等传统行业技改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传统行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也在加快推进。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特别是对于江苏这个经济大省、制造大省来说,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平台经济载体的培育,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

过去一年,江苏制定出台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全省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5%,对规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8%,成为拉动服务业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实施现代高科技服务业倍增行动,启动制造业中试平台入库培育建设,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全省工程技术研究、医学研究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2.5%、12.1%;全省加快壮大科技推广、知识产权等高质量服务供给,规上技术推广服务业增长41.6%,为省内企业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晞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