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正月里,众多江苏老字号品牌与企业活力十足,它们展示民俗文化、推出国潮新品,给消费者留下了“年”的记忆,为经济增添“节”的底色。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江苏13个设区市同步举办各类老字号促消费活动126场,517家老字号企业参与,累计成交额近2.3亿元,活动场次、参与企业数均创历年新高。从一域放眼全国,老字号大放异彩。广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老字号嘉年华,实现销售近1.5亿元;山西组织11个地市集中推介老字号年货产品,实现销售额超300万元;商务部以“国货潮品历久弥新”为主题,连续第6年部署开展“老字号嘉年华”,今年重点推进的10场“老字号年货大集”活动,实现直接销售超5亿元,带动线上线下消费超16亿元。
老字号成为经济新亮点,每一串数字背后都是消费者对老字号产品的倾心和追捧。在不同年代人群心中,老字号有着不同的“时代记忆”。记忆里的老字号,往往深蕴着年代感,这些品牌的故事、传统工艺和独特文化让人深感亲切,饱蘸着乡愁记忆。此外,老字号还往往代表着高品质和可靠的信誉,既有情感连接,又有品牌保证,老字号融入新的消费场景,就很容易脱颖而出。扬州富春茶社向外国留学生、社区居民、外地游客展示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的魅力,让人知晓“茶艺”的同时,更了解“茶道”;江苏恒顺醋业推出老字号年货大集、非遗民俗表演、百善酱醋捐赠送温暖等活动,打造“老字号新国潮”;多地举办“老字号年货节”,推出“满减优惠”“限时秒杀”等促销活动……各地纷纷抓住老字号“热”起来的契机,全面打造“老字号+商业+文化+旅游+展览”等多元消费新场景,推动老字号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特色与现代设计、新技术和营销理念等“深融”,促进老字号倚“老”卖“新”,圈粉年轻人,锤炼属于自己的流量、实现新的销量。
中华老字号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正月里各地不少老字号“出圈”这一现象看出,老字号内含传统、外露“新”意,在日新月异的消费场景中大有新空间,散发着璀璨光芒。然而,推动老字号更加深入人心,带动更多的消费者为其付费,老字号还有不少“成长的烦恼”。比如,不少老字号品牌形象固化,缺乏个性化和现代化元素,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同质化竞争严重,由于产品创新不足,许多老字号品牌在市场上呈现“内卷”的现象;还有许多老字号产品在营销理念上相对滞后,所谓“酒好也怕巷子深”。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老字号也需应势而谋,通过擦亮品牌形象、加强产品创新、拓展营销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让老字号不断焕发新生机。
只要思路新,就没有打不开的市场。比如,在年轻消费者追求时尚、个性化的今天,老字号顺应市场、紧跟消费者需求,在数字空间、文旅场景等不同维度中找准切入点,用心锤炼品牌品质,就能有效打开“促消费”的突破口。有的老字号厂家利用在线直播、互动答疑等方式,将商品的采购源头、生产工厂等通过直播镜头直接呈现给顾客,提升产品透明度,打开了消费市场、赢得了消费者。还有的老字号品牌通过业务拓展,通过打造文创、文玩等,让老字号口口相传,线上线下供不应求。老字号焕发新活力,有助于为我国消费经济增添新能量。如今,从齐鲁大地到江南各地,在大江南北、各个地方,聚焦老字号消费的主题场景不断涌现,老字号向“新”而进,倚“老”卖“新”,让人“回味”,乐在其中。(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