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瞭观察 | 这场温馨会见,代表都有哪些暖心故事?

2月17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在南京会见江苏受表彰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致以崇高敬意,向全省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会见前,省领导们与大家合影留念。画面中,每个人左胸口都佩戴了写着光荣二字的大红花,脸上笑容灿烂。不少老同志被请到了第一排的位置,站在较为中间的,是80岁的“知心奶奶”团队负责人蔡松英和无锡市堰桥中学退休教师俞斌等。

去年12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我省6个集体和15名个人受到表彰。在今天这场温馨的会见中,获得全国表彰荣誉的集体代表和个人全部到场。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人民的有功之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场,信长星的一番话,让老同志们备受鼓舞。他还提到,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是全省离退休干部集体和个人的优秀代表,是全省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希望大家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坚持老有所为,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江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贡献力量。

从这番话语中,笔者和现场的老同志们一样,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老同志是宝‌”,这样一句老话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在江苏社会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也得到过无数次的印证。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广大老同志们不顾年事已高、不辞辛劳、不图名利,奔走在校园内外,忙碌在田间地头,活跃在城乡社区,用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全省发展,他们坚守初心使命、不懈奋斗奉献,发光发热、献智献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发挥独特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着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政治本色,确实令人敬重。

在这次受表彰的群体和个人中,有着不少大家熟悉的面孔。他们虽然从事行业不同,但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的奋斗经历同样打动人心。

现场,身坐轮椅的丰县梁寨镇畜牧兽医站高级畜牧师陈家振笑脸盈盈。年逾六旬的他,尽管腿脚不便,却仍坚守“羊圈”里,乐做“羊倌”。他坚守工匠精神,继续开展关键技术和配套科技攻关,参与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成功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肉羊养殖领域,形成工厂化养羊技术体系,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羊教授”。“用科技蹚路,造福农民,我无怨无悔。”退休7年来,陈家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先后帮助100多人办起百只以上规模羊场,先后带领2000多名农民养羊致富,为造福桑梓躬耕不辍。

目光再看向南通市崇川区“知心奶奶”团队,从挂出第一只信箱,再到重点结对帮扶313名青少年儿童,提供爱心服务7万多人次,这群平均年龄73.8岁的老教师、老党员、老同志们,用长达23年的守护温暖着成千上万个家庭,托起了一轮又一轮“明天的太阳”。参加会见后,80岁的“知心奶奶”团队负责人蔡松英十分动容地表示,“虽然我们在渐渐变老,但我们不服老,即使老,也要老得有价值,活,要活得精彩!”

再譬如,省农科院原副院长郑建初,自2017年退休之后,他依然活跃在服务“三农”和科技创新的舞台上,针对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的问题,主持完成了国家、省级研究项目4项,获得成果奖励2项。他带领老科技工作者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培训、咨询和指导,服务范围遍及江苏、陕西、甘肃、福建等10多个省份。聚焦现代农业,郑建初就规模养猪场、水稻等产业振兴的标准体系、粮食产能提升提出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并应用。提起这份荣誉,69岁的郑建初浑身充满干劲,“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一生做成一件事的坚守,把农业科技送到产业和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科技发展做出新的更多的贡献。”

30余年公益扶贫助学路上,无锡市堰桥中学退休教师俞斌三进新疆、四达西藏、八赴云贵、九下陕川、百上大别山,足迹遍布全国180多所学校,结对资助贫困学子1300余名,个人资助累计44万余元。他还发动无锡、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受益人数达6万余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江苏,这样的“银发生辉”动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当天还召开了学习贯彻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精神暨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会上,对下一步全省老干部工作做了安排。笔者现场听会,具体来看,就是围绕几个“聚焦”,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老干部工作:聚焦政治引领,持续提升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水平;聚焦服务大局,持续发挥离退休干部优势作用;聚焦关心关爱,持续优化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聚焦履职尽责,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奋力推动全省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笔者注意到,眼下,江苏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多渠道凝聚“银发力量”。譬如,开展“银发生辉·银龄行动”,引导老同志积极助力改革发展,同时,完善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老干部发挥作用更好融入全省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从省级层面到地方,建好用好银发人才库成为普遍行动,广大老同志得以更加顺畅地开展服务基层、对口支援协作合作活动,发光发热。

期待在更加完善的机制保障下、更加浓厚的氛围带动下,广大老同志们以“银发力量”示范带动生生不息的各方力量,为江苏社会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作出更多贡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黄伟/文 吴胜/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