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吴德沛是一名从事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工作40多年的医生,取得了创建遗传学诊断新技术、开创骨髓精准移植“苏州模式”等一系列的岗位成就。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吴德沛从临床中发现的关乎人民健康的迫切问题,积极展开走访调研形成反映基层实际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为健康事业发展“久久为功”。系列报道代表委员《履职一年间》,今天(2月19日)一起走进吴德沛委员的履职故事。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十梓街院区,整个上午,吴德沛的门诊接诊没有任何间隙,他用自己的专业和耐心,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病患答疑解惑。走出诊室,作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吴德沛还要思考和落实各项科研工作、教学任务。
正如吴德沛自己所说的那样,自己全年11个月的时间开展临床和研究工作,剩下的1/12忙着各地调研,充实政协提案,宣传医疗卫生政策。
吴德沛表示:“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发现一些临床上人民健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线索,然后再进行一些梳理、调查研究。这样梳理出的问题整理成社情民意和提案,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更贴近基层实际情况,更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解决。”
从医43年,吴德沛见证了血液病治疗的巨大变革,其中创新药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他不仅在工作中始终重视创新药的研发和使用,也把其写进了自己的两会提案。去年,他提出了《关于支持江苏实施“创新生物药”央地协同科技重大项目的提案》,获得科技部的立项支持。
“生物医药发展非常快,也是国际上竞争热点,对生物药的支持一定要加强。光凭我们市里的支持、省里的支持还不够,还应该从国家层面、从科技战略层面来进行立项,这个立项已经获得了批准。”吴德沛介绍,创新药的研发就是发现机制创新、发现新的靶点,然后围绕着发病机制和新的靶点进行设计生产、临床应用,而生物医药既是苏州市的“一号产业”,也是江苏产业布局上重头戏之一,因此推动生物药的创新集群发展意义重大。
过去的2024年,吴德沛那“1/12”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南京、泰州、苏州,甚至是四川成都等地,都留下了他调研的脚步。通过扎实的调研,吴德沛准备带着“加快老年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医学中心和区域医学中心建设布局”等方面的提案上会,继续围绕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履职为民。
“现在江苏在做高水平医院的建设、建设高峰学科、培养高端人才,希望国家能够在江苏布局医学中心和区域医学中心。”吴德沛在介绍自己今年的提案内容时说,“一个是医院层面上的建设,让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能够成为国家予以布局的医学场地和医院资源;另外江苏的血液病和重症有优势,希望成为国家专科这方面的医学中心;在儿科、精神病方面,希望能够成为专科医院的区域医疗中心。”
记者手记:
作为“择一事,终一生”的典型代表,吴德沛委员已经在推动血液病治疗由难到易上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但他依旧抱着“我辈仍须久久为功”的理念,奔波在诊室、实验室和调研一线。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吴德沛把一线临床工作的严谨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精神用在了履职调研中,并找到了本职工作和政协履职之间的结合点,以他的专业视角助推医学事业的整体进步。
进入履职的第八个年头,吴德沛说自己还保持着刚刚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热情,这点打开他那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日程表就可见一斑。吴德沛委员以热情和专业视角为医疗事业发出的鼓与呼,也必将持续助力江苏健康事业的发展。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王文欢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