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气象台4月11日上午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海区大风黄色预警——
大风黄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和气旋共同影响,预计11日后半夜到13日白天,南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地区将出现8—9级阵风,江河湖库及近海海面将出现9—10级阵风。
海区大风黄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和气旋共同影响,预计12日到13日白天,连云港海区、盐城海区和南通海区将出现9级以上阵风,其中12日白天盐城南部海区和南通海区风力可达10—11级。
此次大风天气持续时间长,预计从11日夜里持续至13日,影响范围广,致灾风险高。
省应急管理厅(省防减救灾办)、省气象局发布提醒:大风天气影响期间,请远离广告牌、塔吊、临时围挡、危旧房屋、简易工棚、看护房等,注意高空坠物,关好门窗,减少外出,保护自身安全。
针对即将到来的暴雨大风天气,各地突出重点领域,严密细致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南京市气象台2025年4月11日14时50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受较强冷空气和气旋共同影响,预计今天夜里到13日,全市各区大部分街道(镇)将出现陆上7—9级、水面8—10级的大风。
根据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大风黄色预警信号,为保障运营安全,南京地铁发布提醒,将视风速和灾害影响等情况,对可能受影响的地面及高架区段采取临时限速、停运等措施。
据南京海事局消息,目前长江南京段已启动大风Ⅳ级防御响应,11日12时开始,对下行目的港江阴以下所有船舶实行交通管制。
南京海事局接到相关气象信息后,立即通过VHF、微信群、海巡艇现场等方式持续播发极端天气预警信息,累计对1600余艘次船舶进行点对点提醒,要求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应急力量预置,协调现有应急拖带消防船、清污、打捞等各类船艇30余艘在一线驻守;针对辖区旅游船、客汽渡船舶、港内交通船等涉客船舶加强宣传和检查,督促提前做好防范,“长江传奇”“长江之恋”旅游客船今日夜航及明日班次暂停。
截至目前,已停止辖区所有水上施工作业,组织人员和船舶撤离,落实大风浪应对措施。南京海事局已动员和协调辖区各类应急力量全面投入应急待命状态,海事执法人员24小时待命。
根据太湖湖区气象信息,4月11日下午多云到阴,夜里转阴有阵雨或雷雨,东南风4—5级,明天转西北风6—7级阵风8—9级,水面阵风10级。
下午4时,无锡发布太湖(无锡)封航公告。2025年4月11日15时起太湖实施封航,禁止船舶进入太湖湖区,禁止有关船舶进入太湖湖区航行、作业,在湖区的船舶及时返(进)港避风,做好应急防范工作。
除了太湖封航,无锡多部门迅速行动筑牢“安全防护网”。无锡市交通运输局提前部署、迅速安排交通领域应对工作,全面研判本次大风天气对交通运行的影响,强化落实、动态调整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公路中心提前组织养护人员对沿线标志标牌、护栏等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加固,确保大风期间稳固可靠。
铁路无锡站加强风险研判,强化预想预警,制定落实防范措施。严把接发列车安全关,杜绝盲目冒险放行列车进入涉险地段。落实停留车辆防溜规定,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补强防溜措施。
据交警部门测算,无锡全市约有30余个点位易积水。针对这些点位,指挥中心值班民警将在11日夜里至12日白天,通过视频监控反复排查。除了常态化标注的点位,隧道、公铁立交下等较易积水处,会有视频巡检+一线民警现场巡视,了解积水情况。若雨势较大、来不及清理积水,路面民警将放置提示标志,提醒行人绕行。
无锡地铁线网46个地铁新线项目连夜备战突发恶劣天气,项目一线管理人员直奔现场,就临建及围挡加固、便道雨污管通畅、大型设备管理、防汛物资准备进行巡查。
苏州地铁提前开展各项防范措施,摸排防汛应急物资,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组织排查区间水泵、浮球以及应急水泵的状态。提前安排好防汛抢修车辆,相关应急抢险工器具提前装车,提高抢修出动效率。车站将防淹挡板、沙包等防汛物资摆放在出入口位置,随时做好抢险准备。
苏州公交提前部署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公交集团吴中公司提前制定大风天公交应急接驳预案。一旦遇到道路积水、树木倒落等突发情况,公司将灵活调度线路,迅速实施绕路改道等应急措施。
苏州高新区城管部门加强巡查,消除隐患。成立38个检查组,出动378人、车辆99车次、巡查设施和场所424处。此外,向商户、施工单位宣传大风天气安全防范知识,发送安全提示短信,督促户外广告及店招标牌设置主体自查设施安全、做好加固措施、排除隐患。
泰州市按照大风天气防范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会商研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灾害应对提示单,在电视、户外广告、应急广播、微信、网络媒体向公众针对性发布预警预报和防灾避灾信息。公安、自规、住建、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旅、应急、海事等部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指导督促主管行业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镇江市发布大风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提示单,各级、各行业领域针对性落实防范措施;提级预警响应,启动重大以上灾害预警响应机制,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微博、应急广播及短信(全网发布)等各种传媒,将应对大风天气灾害风险传到每一位市民,积极、科学做好自我防范工作;全市所有专业救援队、社会救援队落实值守备勤制度,保持通信畅通,确保随时联得上、拉得出、应得急;各级各领域严格应急值守制度,带班领导、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值守,确保第一时间接报灾害事故信息、第一时间调度应急救援力量、第一时间科学处置,最大可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整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卢晓琳
来源 南京、无锡等地官方发布,泰州、镇江等地应急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