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争渡,争渡,“端午经济”划向繁花深处

□陆语

当龙舟桨声激起水面浪花,当艾草香囊挂上街头巷尾,当一锅锅粽子蒸腾出人间烟火气……随着端午临近,传统民俗正以鲜活姿态撬动消费热潮,让“端午经济”如龙舟竞渡般破浪前行,在传承与创新中划向繁花深处。

龙舟竞渡,文化IP激起消费“热浪”。5月24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茅洲河龙舟赛鸣枪开桨,岸边游客的欢呼声与鼓点共振。同日,浙江嘉兴桐乡的京杭大运河畔,鱼灯表演、运河鼓舞与龙舟赛同台,游客既能感受非遗魅力,又能打卡宋韵集市、品味长桌宴。鼓声雷动、龙舟竞渡,全国各地进入“龙舟时间”。这不仅是千年民俗的延续,更是一场“文化+体育+旅游”的盛宴。从各具特色的龙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到“南舟北移”的热度辐射;从龙舟制作、出口,到非遗市集、文旅消费的引爆。各地持续擦亮自身的龙舟赛事IP,“龙舟经济”激起消费“热浪”。一条龙舟划出一条传统文化IP的现代转化之路,它让历史“活起来”,更让流量变“留量”。

粽子江湖,从舌尖美味到经济爆点。鲜甜软糯的红豆粽、油润可口的蛋黄肉粽、晶莹透亮的碱水粽……端午未至,粽子市场已“刀光剑影”,各路“粽星”争奇斗艳。除了传统的口味,如今咸甜之争已不足以涵盖粽子的“党派之争”,口味创新使得粽子市场更显“内卷”。老字号推出低糖低脂款迎合健康风潮,新品牌玩转榴莲粽、螺蛳粉粽等猎奇口味,礼盒装甚至跨界联名国潮IP。中国数据研究中心白皮书揭示:2024年粽子市场规模首破百亿,产量同比增8%。这背后是产业链的全面升级,从粽叶产业化生产到品牌粽子流水线包制,从现包现买吃口热乎的到冷链物流的“次日达”保障,一颗粽子串联起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粽子里包裹的不仅有传统文化,也有着舌尖上的乡愁,将土特产卖出文化温度,让产业增值与情感联结同频共振,成为端午节粽子热卖的流量密码。

文旅融合,传统节庆解锁“新玩法”。当龙舟赛遇见非遗工坊,当香囊制作碰撞剧本杀,新消费、新场景、新玩法打开端午文旅新空间。云南昌宁的茶山里,游客能亲手包制“茶叶粽”,聆听茶马古道故事;浙江乌镇的夜游项目中,AR技术让白娘子“穿越”送艾草香囊。2024年端午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同比增长8.1%。非遗体验、手作课程、AR体验、特色旅拍……端午文旅进入深度文旅模式,这破解了同质化竞争困局,也让“诗与远方”变得可触可感。

从龙舟桨声到粽子热气,从非遗工坊到文旅新场景,“端午经济”的澎湃活力,正源于对传统的创新诠释。文化化作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生活方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端午经济的繁荣,更是中华文明在时代浪潮中“争渡”的生命力。或许正如那奋力向前的龙舟——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惠民,才能让传统文化之舟,载着百姓的美好生活,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