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请回答】荔枝理论:夯实文明互鉴精神根基,托举人类和平发展璀璨明天

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当地时间7月18日,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红厅论坛·中墨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上,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撰写的《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智库报告面向全球发布。报告深刻阐释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根基、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明确指出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是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得到与会嘉宾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评价,不仅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样本,也必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继承、创新、发展中所展现出的独特价值理念和精神特质,是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且具有鲜明文化特质和价值立场的存在状态。文化主体性既是一种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也是一种实践力量和发展力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智库报告,全面展现了巩固文化主体性的理论贡献和世界意义,坚定文化自信,巩固并发扬中华文化主体性,是新时代文化建设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引领力、塑造力和辐射力一定意义上决定国家竞争力、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文化兴则国家兴、民族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民族强。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建设什么样的文明,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中国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守正创新指明方向,也为世界各国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实现本土文明的现代更新提供了重要借鉴。透过媒体报道可知,多位专家学者认为,文化主体性唤醒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锻造文化自立、铸就文化自强,有效地保护了各国自身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主体性,既为世界文明互鉴筑牢精神根基,也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文化活力。面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及文化虚无主义、极端文化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潮,中国以“美美与共”的包容精神,积极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共创文明百花园。与此同时,中国以“天下大同”“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视角。前进的道路上,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夯实文明互鉴精神根基,必将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主体性在文化激荡中夯实不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根基,共同托举起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璀璨明天。新时代新征程,各国携起手来,巩固文化主体性,在坚守中传承,于交流中创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奏响文明交流互鉴的和谐乐章,必将让不同文化的光芒交相辉映,进一步凝聚起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磅礴力量,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王玉星)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