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打造数字浪潮里的中国温度



当甘肃东乡族农户对着手机镜头细数花椒的饱满颗粒,当云南独龙江乡的学生通过屏幕与城市教师实时互动,当跨境电商包裹载着“中国智造”驶向全球——这些生动场景的背后,是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里的硬核数据支撑:截至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1.23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79.7%。这组数字既是 “十四五” 互联网建设的成绩单,也藏着中国号巨轮在数字浪潮中稳健前行的密码。

织密数字基脉,共沐数字红利普惠之光。数字时代的公平,始于基础设施的无差别覆盖。5G 基站像繁星缀满城乡,光纤线路沿着山路钻进苗寨,数据中心在戈壁滩建起 “算力粮仓”。这些看不见的 “数字基脉”,正在改写 “偏远” 的定义。在甘肃东乡,曾经因山路崎岖而滞销的花椒,如今通过直播镜头成了 “网红特产”。当地政府联合物流企业修建“产业路”,搭建冷链物流体系,乡村振兴的“数字快车”驶入深山。在云南独龙江乡,教师再不用为教具不足发愁,在线课堂链接省城名校,为孩子们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教育资源。从雪域高原到南海诸岛,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高速网络正像阳光空气般成为标配。

激活创新引擎,“中国好物”锚定全球坐标。如果说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骨骼,那么创新业态便是流动的血液。如今的中国互联网,正从 “技术跟随者”化身“规则制定者”,在全球数字竞技场写下独特注脚。人工智能客服能听懂方言里的细微需求,自动驾驶测试车在城市道路上累计跑出百万公里;直播间里,果农对着镜头分享刚摘的水果,弹幕瞬间涌来众多订单;跨境电商仓库里,智能家电、儿童玩具正被打包发往东南亚 ——这些场景里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活力密码。平台经济不只是“线上买卖”,更打通了田间地头与消费终端的 “数字血管”;数字贸易也不止于货物流通,更让“中国标准”随商品一起走向世界。曾经需要引进的核心算法,如今成了中国企业对外输出的技术方案;曾经被贴上 “廉价代工” 标签的商品,现在以“智能智造”的身份进驻全球商超。从直播间里的 “中国好物”到跨境物流的“中国速度”,创新正在重塑世界对中国数字经济的认知。

融入社会民生,数字温度提升幸福刻度。数字技术的终极意义,永远写在民生的褶皱里。在江苏无锡的社区食堂,老年人用手机刷脸就能打饭,“以前总怕记不住密码,现在对着镜头笑一笑就行”;在广东深圳的写字楼,商场保安小张通过“一网通办”完成社保转移,“不用跑窗口,午休时间就搞定了”;在陕西西安的博物馆,小学生们戴着 VR 眼镜“触摸”兵马俑,课本里的文字瞬间有了体感。这些细微的改变,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 “幸福网”: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办”,让“跑断腿”成为过去时;智慧社区的智能门禁与快递柜,让独居老人的生活多了份安心;数字文旅把敦煌壁画做成互动游戏,让千年飞天 “动” 起来与年轻人对话。互联网就像一位细心的管家,把复杂的流程简化,把遥远的距离缩短,让科技的温度穿透屏幕,抵达每个普通人的日常。

互联网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当基础设施的触角扎得更深,当融入民生的温度升得更高,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故事,早已超越技术迭代的范畴,生动演绎公平、活力与幸福的新时代交响。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互联网必将乘风破浪,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注入磅礴的数字动力。(图/文 刁丽丽 支薇)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