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正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在“东数西算”布局中,无锡凭借其独特的算力密度优势,正从传统工业基地转型为长三角的“智能算力枢纽”,构建起一个覆盖芯片、算法、应用的完整算力生态。在制造业之外,无锡追求的“算力密度”正悄然改写AI基础设施的版图。
“一柜抵一机房”的高密算力,正从实验室赋能更多产业落地。走进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机房,一组组黑色机柜正以颠覆性的方式重新定义算力效率。这里部署的高密液冷智算集群,单柜即可承载128颗AI加速卡,80P的算力输出相当于传统机房数十台服务器的总和。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采用的浸没式液冷技术不仅让PUE值降至1.1的全球领先水平,更将空间利用率提升100%——这种“把超级计算机装进立柜”的极致压缩,正是无锡算力经济的典型缩影。
今年7月,华为无锡创新中心的落地,为无锡构建全栈算力生态注入了强劲动能。该中心聚焦AI、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已联合本地企业开发了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如在工业质检领域,华为昇腾AI与无锡企业合作打造的视觉检测系统,将传统产线的漏检率降低90%,同时算力成本下降40%。此外,华为的鲲鹏+昇腾生态还助力无锡多家芯片设计企业优化EDA工具链,加速国产芯片流片进程。
“算力桥梁”的实战特色日益清晰——无锡的算力优势正快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以半导体为例,本地AI芯片企业沐曦集成电路依托超算中心的算力支持,将其GPGPU芯片设计周期缩短30%。而在智能车联网领域,车联天下等企业利用分布式算力网络,实现了毫秒级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助推无锡成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在生物医药领域,其千万原子级的模拟能力将新药研发周期拦腰斩断;工业互联网场景下,毫秒级的数据响应让智能工厂的产线调整从“小时级”进入“秒级”时代;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算力租赁模式,中小企业的AI开发门槛被大幅降低,一家本地医疗影像初创企业透露,其模型训练成本因此下降了一半。
在“双碳”目标下,无锡的液冷技术、余热回收等创新方案正成为行业标杆。除元碁外,中科曙光等企业也在无锡部署了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使全市规模化数据中心平均PUE降至1.3以下,低于长三角平均水平。这种“高密度+低能耗”的模式,让无锡在“东数西算”战略中占据了关键节点地位。无锡正以“小而密”的算力特色,走出一条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算力集群的背后,是无锡对“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双轨战略的坚持。
作为全国首个物联网集群所在地,如今,该集群已无缝适配从7B到671B参数规模的AI模型,这种“弹性算力”特质,恰与无锡“制造业立市、数字化强市”的产业升级路径形成共振。无锡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表示:“我们不仅要算得快,更要让算力像水电一样渗透到每个车间和实验室。”(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