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省最美医务工作者】柯晓燕:把心理守护扎进基层 为孩子撑起“心灵之伞”

编者按:

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江苏省“最美医务工作者”推选结果正式出炉。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柯晓燕等20位来自不同医疗机构和专业领域的医务工作者获得殊荣。

他们以仁心为灯,以专业为刃,在守护生命的征途上书写着责任与担当。值此之际,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系列报道,进一步展现这些获奖者的动人风采与先进事迹,让医者之光点亮更多人心中的希望。



8月19日,走进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治疗室里,沙盘、积木、毛绒玩偶等玩具整齐排列,明快的色彩与柔软的陈设,让小小的房间格外温馨。



“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奖励你有勇气主动来和我说话……”

所长柯晓燕正和孤独症患儿小敏(化名)一起合唱歌曲《送你一朵小红花》,这是她与孩子独特的沟通方式。她说,和青少年儿童沟通,一定要站在他们的角度:“青少年是非常愿意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比如你通过你的观察,通过你的共情能力,能够共情到一点点他的情绪、他的想法,他会觉得说‘你好像是懂我的’,这个很重要。”



如今,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其中,孤独症作为儿童精神类疾病的典型代表,“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是改变预后的关键。

2016年起,柯晓燕牵头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诊断及PCBI超早期干预模式(以游戏为基础促进交流与行为的干预模式)。从“早期”到“超早期”的跨越,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干预方式的空白,更拉回了许多孩子偏离的人生轨迹。



“孤独症目前在国际上平均的诊断年龄在4岁到5岁。但是实际上很多孩子在12个月左右,有一些指征就已经存在了。我们这些年努力下来,对孤独症发现的时间也越来越早,同时在发现了之后还要给予干预才有价值。所以我们团队也在做基于孤独症的超早期干预,也就是8到30个月阶段的。”柯晓燕告诉记者。



喊名字没反应、不会用手指东西、没有眼神交流……一些看似日常的警示信号,很可能被家长当成“性格内向”而忽略。

为了让筛查更贴近孩子、贴近家庭,柯晓燕带领团队在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沿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家社区医院建立了基层特色科室孵化,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把儿童心理守护的触角,一步步延伸到社区、家庭与学校,让诊断不再“迟到”。



柯晓燕介绍:“我们下沉到社区医院要做的,第一个就是大家共同探索有没有更好的筛查方法;第二个筛查出来之后,能够及时地给予一些家庭干预;第三个就是要进一步复诊的患儿,给他们开通绿色通道,让他们能够及时转诊;第四个我们也会定期到社区医院开设复筛门诊。”



门诊室里的柯晓燕,总是面带微笑、柔声细语。她见过太多因孩子病情急躁崩溃的家长,也接触过许多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孩子。

他们的工作,常常受挫、每每碰壁,但总是会在千百次的尝试与等待后,迎来“心门敞开”的希望。

她说,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你还是要相信,在这个过程当中,尤其是能走到我们面前的家庭和青少年,他们还是有一个自我不断去完善的动力。他们有动力,我们工作就有希望。”



“多么苦难的日子里,你都已战胜了它,送你一朵小红花……”

《送你一朵小红花》,是柯晓燕常常对患儿唱起的歌谣。在儿童心灵的风雨中,她用专业与大爱,为孩子们撑起一把伞,帮他们尽早遇见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治疗师刘佳芳这样描述柯晓燕作为医务工作者的“美”:“我觉得她的美不只是说外在的美、专业的美,更是一种心灵的美。她真的是一个由内而外充满力量、播撒温暖的医者。”


记者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孙昕 刘正则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