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算力加速跃升,经济向“新”向“智”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以“算网筑基 智引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举行。大会期间发布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及算力推动产业转型、重塑产业发展格局的最新案例,对算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生动诠释。

算力基础设施的规模化与智能化,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的能力),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增加至14060个,存力总规模超过1680EB(艾字节),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超算中心到边缘节点,一张覆盖全国的算力“高速网”正加速形成。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迅速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已然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如同电力之于工业时代般不可或缺。贯通算力平台,是释放资源效能的关键一招。我国算力平台完成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成功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的供应汇聚。这让企业无需自建算力设施即可按需调用,用算成本降低近半,更重要的是打破了“算力孤岛”,通过统一标准与协议,推动跨区域、跨主体资源协同,为前沿技术提供基础支撑,带动产业升级,引领数字时代新变革。

算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向“新”向“智”的核心路径。在金融领域,智能算力支撑大模型训练,让风险评估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将肺结节检出率提升至97.3%,算力成为医生专业能力的“外延”;在工业制造中,数字孪生技术将参数优化周期从数周压缩至4小时,重构了研发—制造—反馈的闭环。实践已然充分印证,算力并非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产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引擎”。随着算力产业的崛起,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底座日益坚实。

算力跃升,本质是新质生产力崛起。绿色低碳与开放合作,是算力可持续发展的“双轮”。我国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46个,通过算力电力协同项目,推动“算力升级”与“双碳目标”的同频共振。同时,持续扩大互联网数据中心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试点,支持企业“走出去”,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为全球算力产业注入中国智慧。随着我国算力总规模跃居全球第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突破,更是一个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层逻辑”重构,加速经济发展向“新”向“智”。

算力如水墨,泼洒在产业转型的画卷上,晕染出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以算网筑基,以智引未来,中国正以算力之笔,书写数字中国的新篇章。(金语)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