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沙、武汉、福州等多地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7月,全国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3%,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4.1%,显著高于整体投资增速。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正成为稳投资、促增长、提质量的“强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底气。
重大项目向“新”而投,产业升级后劲足。从投向领域看,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成为各地发力的重点。湖南湘江新区大飞机供应链智造基地、武汉精工控股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昆明陡普光伏发电等一批代表性项目,不仅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更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凸显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明确导向。比如,湘江新区三季度产业项目投资占比高达82%,武汉制造业新建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占比均超六成,反映出“产业强市”“制造立区”的清晰路径。
政策组合赋能,促进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持续发力、资金保障更加有力,为重大项目落实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快下发,专项债券精准支持,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安全能力“两重”建设提速扩面。政策组合拳不仅缓解了项目资金压力,更引导资本流向实体领域和高端环节,促进了投资结构的优化。其中,装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速,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优化项目投向,助力城市更新、民生改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发力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工程项目,就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在重大项目中,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类项目也占据重要比例。武汉傅家坡客运站改造、多地老旧小区改造和路网升级等项目,既回应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通过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国家继续支持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政策的落实,“投资于人”的发展导向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重大项目建设不仅关乎当下经济复苏的节奏,更决定着长远发展的后劲。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是应对风险挑战、增强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各地紧盯序时进度、强化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竣工早达效,正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的生动实践。展望下半年,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资金持续落地,基建投资有望继续托底经济,制造业投资尤其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将保持强劲势头。这批质量高、结构优、带动强的重大项目,将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潜能,为推动年度目标实现和“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重大项目建设势头猛,彰显的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只要持续用好政策工具、优化投资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我们完全有底气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董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