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中央的演示台前,讲解员正手持操控设备,为大家演示宇树机器人的灵活动作。随着指令发出,人形机器人精准地做出挥手、鞠躬等拟人化动作,引得孩子驻足观看。宇树机器人旁,一只机器狗正迈着稳健的 “步伐” ,对着镜头摇尾巴卖萌。五子棋对战桌前,孩子们正全神贯注地与机器人 “博弈”......
“我们家也有这种神奇的‘机器人’,比如妈妈用扫地机器人扫地,爸爸用小爱同学开电扇、开电视。” 南京市金陵小学的崔璨提起家里的智能设备,脸上满是得意。同班的王沫藜则被现场的黑科技圈了粉:“那个全息蓝牙音响好酷!歌词和画面直接呈现在玻璃框上,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能走进我们的生活。”“这类科普活动最能点燃孩子的好奇心了。” 金陵小学科学教师顾桐语说,将课本上的抽象知识和真实世界连接起来,这样的学习才更加生动有意义。
今年 9 月,首个全国科普月拉开大幕,江苏以多维活动构建科普矩阵。全省 359 家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阵地,联合 80 家新质生产力科技馆、153 个科技小院,织就立体服务网。
2025 年江苏省暨南京市 “全国科普月” 主场活动于 9 月 6 日在南京科技馆精彩亮相,活动现场发布江苏省数字科普地图及科普研学线路,让科学触手可及。作为 “双减” 政策下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江苏省数字科普地图整合了丰富的科普场馆资源,涵盖了全省的科技馆、全国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以及新质生产力科技馆等,总计超过500余家,公众通过地图能一站式了解各类优质科普场馆信息。江苏省科普研学线路覆盖了全省13个设区市和95个县(市、区)。这些线路不仅有机融合了各地的主题特色研学活动,也成为江苏省“一县一特色”文旅科教融合的鲜活样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过利平表示,必须扎实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加法,大力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助力科技人才培养。
活动中,5 家高新技术企业向南京科技馆捐赠魔方机器人、无人机等展品;发布 80 家新质生产力科技馆名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揭晓 20 名首席科技传播专家、15 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及 120 项优秀科普作品成果,为科普注入新动能。多样化的科普举措,是青少年播下科学种子、点亮探索梦想的重要途径。
从研学课堂到科普赛场,从线上地图到线下阵地,江苏正以科普为翼,让科学之光照亮每个角落,托举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江苏答卷。
记者 | 江苏教育频道 廖君君 范晓岚 史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