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指尖触千年,让文化遗产闪耀“数字时代”

9月16日至17日,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

文化遗产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精神脉络的生动见证。在数字化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文化遗产数字化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此次盛会上,全球近百家顶尖机构参展,系统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传承的创新成果,再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富集,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近年来,陕西在文物保护与传承中不断探索数字化路径:给文物“上户口”,把全省的文物数据管起来、用起来;让历史“可体验”,每年开展上千场“云刷馆”“云看展”活动,打造大唐不夜城等系列沉浸式体验项目;“敞开门”进行数字化合作,牵头和中亚五国共建了“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未来在新的时空维度中交汇,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明的古都,正凭借数字技术让沉默的文明遗产“开口说话”,原本藏在博物馆橱窗里、埋在历史尘埃中的文化遗产,此刻正转变为全人类可共同触摸、共享、传承的宝贵财富。

展厅内,三星堆青铜神树借助裸眼3D技术,栖于枝上的金乌纹饰在光影流转中熠熠生辉。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此类“文化盛景”不胜枚举,科技与文化交融,共同勾勒出一幅文化遗产走向数智化的生动图景。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深度介入,沉寂的中华文化瑰宝不断从历史深处破茧而出:“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敦煌文物在数字世界中重新汇聚;“数字中轴・小宇宙”通过构建数字孪生,让北京中轴线核心区在数字世界“纤毫毕现”;西夏陵的VR漫游,让千年文明“触手可及”……文化遗产不再只是“束之高阁”的展品,数字技术正拂去历史尘埃,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正以全新姿态“活”起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西安到世界,从过去到未来,数字化正在为我们架设一座文明的桥梁。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不仅是保护的工具,更是创新的动力、产业的引擎、交流的桥梁。它深度赋能产业转型,不仅催生了数字文创、文旅融合等新业态,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拓宽文化传播的半径,助力中华文明突破时空限制,更生动、更广泛地走向世界;积极促进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共享共治的文明保护机制,使人类珍贵的历史遗产得以更好守护与传承。可以说,这座“数字桥梁”正在把文明古韵与现代智慧紧密相连,助力文化遗产走进生活、助力互鉴,不断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考。

历史影响当下,也在构建未来。唯有不断创新、开放合作,用数字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让人类文明在技术之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魅力。这是对“何以中国”最好的诠释。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