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河海大学里治水报国的誓言铿锵回响;新济洲湿地,江豚腾跃勾勒出生态文明的优美弧线;赤山湖畔,千年灌溉智慧与现代科技隔空对话;太湖之上,“清淤巨无霸”展现着中国智造的硬核力量……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以江苏大地为纸,以奔腾之水为墨,记录下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江河湖海的生动实践,描绘出一幅幅壮丽激昂的青春画卷。
水,是江苏的命脉,治水兴邦是刻入基因的使命。在拥有110年历史的河海大学,我们看到这份使命的炽热传承。这里的技术服务着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国重器,其节水灌溉技术已推广至全国超过十分之一的水稻种植区,仅在黑龙江一年节约的淡水量,就能蓄满18座大型水库;这里的智慧确保了南水北调工程“滴水不漏”,助力良渚古城水利奇迹重现于世。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青年工程师辛永涛与团队打造的“太湖之光”一体化平台,以“淤泥不占地、余水不上岸”的世界首创技术,日清淤量高达8000立方米,相当于填满3.2个标准泳池,为太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份对“国之大者”的担当,让青春在护卫江河安澜的伟业中沉淀下千钧重量。
创新,是青春最鲜明的底色。在句容赤山湖,古老的灌溉工程穿越1700年时光,其“三维治水体系”的智慧至今润泽良田,宋代磐石水则与现代监测系统并肩而立,成功斩获“世界认证”,成为古今智慧交融的典范。河海大学的创新不止于水利,其男子足球队11次闯入全国总决赛、2次夺冠,在国际赛场挺进八强,更为首届“苏超”输送了15名球员,包括明星射手滕帅,体育成为育人的又一亮眼名片。从科技攻坚到体教融合,青年们以智慧为舟,以勇气为桨,让创新成为时代交响中最激昂的青春乐章。
青春的力量,既面向未来,也源于历史的深厚馈赠。在淮安刘老庄纪念园,退役军人张飞与刚退伍的“新时代八十二勇士”薛宇佳同唱连歌的场景动人心魄。从1943年82位勇士的壮烈牺牲,到今日青年在抗洪抢险中冲锋在前,再到“刘老庄连”荣誉战旗三次飘扬于天安门广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在一代代青年间血脉相承。在南京新济洲,通过生态移民,这片土地从人居之地恢复为生物天堂,记录物种达1937种,江豚数量从16头增长至32头,去年冬季逾6万只花脸鸭来此栖息,创造了生态奇迹。这背后,是新一代守护者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践行。精神的火炬,照亮了青春的航程,让奋斗的底色更加厚重璀璨。
江河奔流,青春不息。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从盐城张家河闸站“流量青年”们用BIM技术精准调控水流,到昆山吴淞江整治工程提升防洪标准至“百年一遇”;从宿迁“公铁水”联运的开放活力,到皂河抽水站展示的水利文化底蕴……当青春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同频共振,当奋斗的脚步与时代的浪潮交融激荡,每一滴汗水都将汇入发展的洪流,每一次拼搏都在为复兴伟业夯实根基。
以水为笔,以大地为卷。广大青年正在江淮水韵间,以担当、创新与传承,书写着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这华章,写在清澈的河湖里,写在丰收的田野上,写在科技的前沿阵地,也写在每一个平凡而闪光的岗位上。每一朵奋力奔涌的青春浪花,都是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共同汇聚成这个伟大时代最为澎湃的动人潮音。(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