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青年演员刘昊然亮相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与师生分享自己11年演艺路的感悟。在这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年份,他以亲身经历为笔,讲述了一名青年如何在角色中传承精神、在坚守中践行奋斗的故事,字句真挚,直击人心。
谈及今年参演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刘昊然的回忆满是重量。影片主场景设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为了从沉重的历史情绪中抽离,他坚持每天走路上下班,“只有阳光洒在身上,才觉得从那段历史里走了出来,有了‘活过来’的感觉”。他饰演的角色阿昌,在冲洗照片时发现侵华日军的罪证,毅然选择传递真相,“对阿昌来说,自己的生死早已不重要,他和同胞们只有一个信念:历史要活下来,真相要活下来”。这份“在黑暗中相信光”的勇气,不仅是角色的底色,更成了他理解青年担当的难忘经历。
回溯奋斗起点,19岁时在《建军大业》中饰演青年粟裕将军的经历,仍是他心中的“精神坐标”。当喊出“我们一定要拿下南京城”的台词时,他真切触摸到百年前青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那是属于青年的热血,也是奋斗最初的模样。大学毕业五年间,他并未止步于银幕,而是主动突破舒适区:加入中国煤矿文工团后,今年首次以主演身份登上话剧舞台,在《温暖的味道》中饰演“第一书记”孙光明,更在南京连演三场。透过角色,他带观众看见现代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也让自己的奋斗维度从“回望历史”延伸到“扎根现实”。
“我们都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但别迷茫。”作为同龄人的“过来人”,刘昊然的寄语朴实却有力,“把人生当成一场对生命的塑造,学习、体验、尝试、修正,每一次选择都是在为自己‘量身定制’角色。别怕失败,也别怕平凡,无数平凡的坚守,终会汇聚成改变时代的洪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王瑞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