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市滨海县农业园区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三大有力举措,致力于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筑牢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凝聚基层治理核心力量。该区将党建工作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园区内的各个村落,全面推行“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党员责任区,每位党员联系若干农户,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收集意见建议。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做表率。岭山村党员干部主动承担起清理河道、整治村容村貌的任务,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使得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同时,定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提供生活帮助和关爱,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了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网格管理,织密基层治理精细网络。为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该区构建了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依据园区的地理分布和人口密度,将整个园区划分为4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网格员承担着信息采集、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多项职责,成为基层治理的“多面手”。他们每日深入网格,巡查走访,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通过建立网格微信群,网格员能够与居民保持密切沟通,居民可以随时在群里反映问题,网格员第一时间响应处理。在处理邻里纠纷时,网格员凭借熟悉情况、与居民关系紧密的优势,能够快速介入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通过网格化管理,园区内矛盾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多元参与,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该区积极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鼓励村民自治组织发挥作用,完善村规民约,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同时,加强与园区内企业、合作社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企业和合作社不仅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还在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方面贡献力量。此外,引入社会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一次农产品滞销的情况下,园区内的电商企业主动伸出援手,通过线上销售平台帮助农户打开销路,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园区基层治理的活力被充分激发,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该区通过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多元参与这三项举措,成功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提升了园区的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讯员 王瑾 梁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