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滨海县农业园区岭山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黄海之滨谱新篇

在黄海之滨、古黄河南岸,有一个以革命烈士命名的村庄——盐城市滨海县农业园区岭山村。曾经,这里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亟待提升,是典型的纯农业村;如今,循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岭山村锚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十有”标准,以党建为舵定向、以村建为基固本、以环境为韵添彩、以产业为脉赋能,实现了从“短板薄弱村”到“省级示范村”的华丽蝶变,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动能。



党建领航筑堡垒,凝心聚力启新程。“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岭山村党总支书记于旭的这句话,道出了村庄蜕变的“根与魂”。面对创建初期的重重挑战,村党总支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以“强化政治引领、夯实组织根基”为突破口,构建起“书记带头抓总、两委分片攻坚、党员示范先行”的工作格局。岭山村67名在村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冲锋在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第一线;29名流动党员通过线上“云支部”远程参与议事、建言献策,凝聚起“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强大合力。在仿古售货亭规划选址工作中,党员志愿服务队逐户走访听民意、解民忧,仅用10天就高效完成12座售货亭的用地协调,让曾经零散的摊贩经营实现规范化管理,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基建提质惠民生,绘就宜居新画卷。“以前雨天出门一脚泥,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房前屋后还辟出了小花园,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村民王大爷的心里话,道出了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民生温度。针对“道路破损、污水横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岭山村精准施策补短板,投资136.74万元对岭一路等9条南北主干道进行“窄改宽、破修整”,并硬化4公里道路,彻底打通群众“出行堵点”;投入34.5万元推进居民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更换1140米梨园围栏,让火箭路两侧实现“旧貌换新颜”;实施人居绿化提升工程,更新补栽800棵绿化树,让村庄四季掩映在葱茏绿意中。生态治理同步发力,完善污水泵站功能,推进户厕改造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覆盖率从40%跃升至100%;实现生态河道全域贯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如今的岭山村,“路净、水清、村美、人和”的宜居图景已然铺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产业赋能促增收,激活兴业新动能。“守着梨园搞经营,加上旅游摊位的收入,去年足足多赚了3万多块!”村民李大姐算起增收账,笑容里满是幸福。岭山村立足1600亩优质果树资源,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为目标,探索“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提档升级新收购的60亩果园,延伸梨果种植、采摘、深加工产业链,让“小果子”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金疙瘩”。借势人居环境提升东风,村庄在丰收大道、火箭路沿线布局12座仿古售货亭,既规范了零星摊贩经营、扮靓了村容村貌,又为村民提供15个就业岗位,年带动群众增收超50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3.9万元,其中自主经营性收入26.1万元,“宜居”与“宜业”的良性循环持续释放红利,让乡村振兴的底气越来越足。

潮涌黄海阔,扬帆再出发。获评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岭山村,正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用实干与担当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岭山答卷。

通讯员 马会会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