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文化特展)在宿迁开展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杨亦文)12月26日上午,由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泗洪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宿迁市博物馆、泗洪县博物馆承办的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文化特展)在宿迁博物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顺山集遗址出土的210多件组文物,其中部分文物来自南京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宿迁尚属首次“亮相”。


▲猴面陶塑

2010年——2013年,南京博物院联合宿迁市博物馆、泗洪县博物馆对位于泗洪县梅花镇的顺山集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由此揭开了埋藏于地下,距今8500年前的远古文化——顺山集文化的神秘面纱。

顺山集文化是淮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早阶段的考古学文化,因顺山集遗址而得名。顺山集文化作为江苏境内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将江苏文明史推前了至少1600年,被誉为“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文化是淮河下游地区青莲岗文化的前身,也是淮河中游地区双墩文化的源头之一。从全国范围看,它是中国同时期较发达的早起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规模最大的环壕聚落之一,它的发掘研究为厘清淮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经济形态及古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探索淮河流域乃至中国东部地区古文化交流和人群迁徙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顺山集遗址中发现的环壕为淮河中下游地区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环壕,具有开创之功。环壕平面形状不规则,东西最大跨度约230米、南北最大约350米,周长近1000米,环壕内已知面积近75000平方米。环壕内堆积着大量的破碎陶器、石器及食用过的鹿、猪等动物骨骼,表明大量的居民沿环壕内侧居住,并逐渐将生活垃圾倾倒在环壕内。环壕同时兼具防御野兽侵袭、防洪排涝及界沟之作用。


遗址中出台的陶灶被称为“中华第一灶”

在遗址内发现的陶灶,被考古界称为“中华第一灶”,为国内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可移动式陶灶。与陶釜搭配使用,可在室内、外不同场所烹煮食物,设计理念先进、造型新颖,是顺山集人创造性发明。

各种陶制小动物


猪型浅浮雕鹿角器

不仅如此,宿迁市博物馆馆长高小亮介绍说,8000年前的顺山集人,不仅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定居生活。而且开始创作出各种艺术品,如浅浮雕的猪型鹿角器及陶塑人、猪、狗、熊、猴、鸟等。这些艺术品,以人和动物为主要题材,线条简单,但形象生动,是顺山集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识的充分体现,是他们对原始艺术的追求和探索,散发着神秘的色彩。


亚腰形陶鼓

此外,顺山集人还开始制作乐器,遗址中就发现了两件陶鼓,其中修复完整1件为亚腰形,1件残破陶鼓为直筒形,这是淮河流域所见年代最早的陶鼓实物,十分珍贵。


碳化稻

在顺山集遗址一期至三期地层中,驯化型水稻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表明距今8500至7500年间,顺山集遗址先民在利用和栽培水稻,并在有意或无意中逐步驯化水稻,从一期至三期,水稻的驯化水平逐渐提高!

这一论断在距离顺山集遗址不远的同属顺山集文化的韩井遗址得到了印证,韩井遗址发现了一处8000年前的水稻田遗址,面积不足100平方米,被分割成不同形状的田块,每块面积不足10平方米。经过专家论证,韩井遗址水稻田遗址是世界最早人工稻作遗迹,对研究中国稻作农业起源、江苏文明起源等意义重大。

据了解,本次展览从2023年12月26日开始将一直延续至2024年3月5日,很多同学可以在寒假中到宿迁市博物馆一饱眼福了!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