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硬核无锡以实力说话!这10年,无锡经济超速跨入“高质量”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敏)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十年连上7个千亿台阶,2021年突破1.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8.74万元,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9年江苏第一,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等四张榜单企业数保持江苏第一……

7月16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无锡举行的“奋进新无锡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经济发展与科技强市专场获悉,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无锡以工商名城为基础,坚定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有质有量有后劲”。



坚持高质量导向

无锡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曹文彬介绍,2021年,无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00.5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100亿美元,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产业链的重镇,无锡工业经济发展尤为显著,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7.6%,高于GDP增速1.1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值迈上两万亿元新台阶,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33.4万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6%;全市工业企业数突破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7003家。

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江阴领跑全国。十年间,江阴地区生产总值由2535.38亿元提高至4580.33亿元、年均增长6.1%,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突破4000亿元大关,市场主体数较2012年末增长了71.4%。2021年,江阴荣获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九连冠”、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五连冠”。

江阴市副市长陈涵杰表示,江阴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体系,“十年间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4312家、化工企业344家,单位GDP能耗下降约35%,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区域特征、自身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引才引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9.1%升至2021年的67.6%、自2013年起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2年的200亿元升至2021年的4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升至3.21%;无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1项、中国专利奖75项,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

无锡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建平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培育企业分别达到2981家、1676家和14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达到10家,位居全国前十、全省第二。

城市发展,人才是关键。无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林茂松介绍,近年来,无锡接连出台“ 太湖人才计划 ”,“ 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锡引惠才”12 条等政策,构建起了覆盖诺奖得主、中外院士,到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技能型人才的全维度、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

截至 2021 年底,全市创业人才企业达到1322家,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66家,全年销售收入832.45亿元,比2012年增长 8.4倍。目前,全市累计14 家人才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科创板5家,A股市值突破7000亿元,占全市上市企业A股市值 44% ,药明康德、卓胜微电子市值突破千亿元,领跑全市。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三级调研员王荣明着重介绍了无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的相关举措,积极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2021年,无锡制造业领域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8529.1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9%,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加到460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2%。

以集群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为主攻方向,无锡锚定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市深入实施制造业“造补强延”链工程和“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加速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 2021年规模超千亿产业集群达10个,物联网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围绕产业化,无锡加速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以滨湖区为例,近十年加速构建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创新主体,不断集聚创新要素,涌现了“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内外联动融合发展

无锡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区域城乡协调融合进程明显加快。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无锡行动方案深入实施,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在锡成功举办,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实质性启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无锡)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

市域一体化的全面提速,为城市发展扩容增效。锡澄锡宜两个协同发展区落地推进,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锡澄轨道交通S1线、宜马快速通道启动建设,“一体两翼两区”市域空间格局逐步展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深化,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示范点建成。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