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盐城经开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创融合、产教融合、产才融合,以创新引领改革转型升级,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前不久,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2025年省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珩创纳米、农信数智等5家企业榜上有名。截至目前,该区已有27家企业先后获评省市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和雏鹰企业,为提升区域创新活力与产业竞争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今年以来,盐城经开区以深入实施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推动该区加速从“制造”迈向“智造”。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智能工厂(车间)4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推动146家企业通过省星级上云企业认定,佛吉亚在全市首家启动全球“灯塔工厂”创建,江苏阿现特成功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

科创载体是承载资源、聚才引智的重要依托,更是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赛迪科创中心(盐城)自去年12月揭牌运营以来,依托赛迪顾问在产业研究、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深度参与市、区两级“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累计服务企业320余家,帮助85家企业成功获批国家级“小巨人”,为该区乃至全市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研发机构2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家以及各级孵化器11家,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化改革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今年,盐城经开区坚持以改革开路破局,扎实推进招商引资、行政审批、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绿色发展、要素配置八大重点领域改革,改革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在全市首家实现“全域简评”“多评合一”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施“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建设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45天以上;在全市首家成立法润企业服务中心,护航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获批省2025年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此外,“一窗集成”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大会优秀案例;涉外法律服务获评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东方集团产业招投模式入选江苏制造强省改革创新案例;政务集成“快办”机制、外国人来华“一站式”服务入选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实践典型案例。

为了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体系建设,该区今年还专门出台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并启动实施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开展“企业育强、技术赋能、平台突破、生态提质”四大行动,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汇聚创新资源,积蓄创新动能。

创新如活水,人才是源头。该区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2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系统构建“一会聚智、一赛选才、一厅服务”人才工作新格局,依托高校引才工作站、在外人员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家门口”返乡服务站点等渠道,每年引进大学生超3000人,补助各类人才超亿元。目前,全区已入选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123个,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通讯员 孔大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