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田垄间的大棚里、村巷中的院落旁、乡间的文化广场上,一支支“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滨海大地的各个角落。近年来,盐城市滨海县创新推行“志愿服务+”模式,将志愿服务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深度融合,让“志愿红”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亮眼底色,为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注入暖心力量。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动能,该县农业园区以“志愿服务+产业赋能”破题,精准破解农户“种难卖愁”的痛点。园区组建由技术骨干、返乡青年组成的服务队,打造“田间课堂”,依据草莓、葡萄生长周期开展技术指导,累计培训10余场次、解决种植难题39个。针对农产品销路窄的问题,志愿者化身“带货达人”,既对接电商平台、商超搭建产销桥梁,又帮农户拍摄宣传视频、撰写推广文案,通过短视频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精细化服务的支撑。通榆镇构建“志愿服务+精准治理”体系,搭建“1+11+N”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创新推出“群众点单、实践所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群众通过线上留言、线下信箱反映需求,志愿者按需提供精准服务,已妥善解决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民生问题20余个。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志愿者开展“银龄关怀”“护苗成长”专项服务,上门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采购物资,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组织课外活动,让特殊群体感受到满满暖意。
乡风文明是乡村的灵魂所在,陈涛镇以“志愿服务+乡风治理”为切口,依托网格化管理,组织党员志愿者通过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等载体宣讲移风易俗理念,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还开展“时代新风进万家”文艺汇演,用小戏、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孝道文化与勤俭节约理念。此外,志愿者推动“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反诈知识等培训,在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全方位提升村民素质与生活幸福感。
如今,在滨海县,田垄间、村道旁、农家院里、文化广场上,“红马甲” 的身影随处可见。“志愿服务 +” 模式早已扎根这片沃土,以多元姿态破解民生难题、凝聚共建合力,不仅让群众的急难愁盼有了回应,更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阔,让和美乡村的鲜活图景在每一处角落徐徐展开。
通讯员 李蓥吉 王瑾 顾元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