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伟大的时代,需要强大的理论,也需要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创作者当以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自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才能接地气、通民情。回望那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大都是扎根生活、深入实践得来的。柳青扎根陕西皇甫村14年,在山窝窝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一部《创业史》洋溢着浓厚的时代生活气息;路遥提着资料箱在陕北各地采风,甚至到煤矿当矿工体验生活,《平凡的世界》中那些人与事至今鲜活如初。
人民是文艺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立足点也是生长点,是文艺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也是最公正的评判者。截至11月25日,今年的国庆档电影《长津湖》累计票房达56.9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以全新的影像、视角和思想,呈现出具有史诗意义和风范的壮丽影像,成为新时代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创作一座具有突破意义的新界碑。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是这个时代和现实别样却真实的证词,是这个时代宝贵的档案。
文艺作品中书写的爱国情怀,是扎根大地、融入观众的真情实感。相比高屋建瓴的宏观叙事,寻找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之间的共振,是文艺创作的又一个方向。电视剧《山海情》、歌舞剧《大地颂歌》反映脱贫攻坚精神,电影《中国医生》、话剧《逆行》抒写抗疫精神……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熔铸着伟大实践的时代内涵,共同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精神图谱。
文化自信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道路的正确方向,就要坚守文化理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华美学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最生动体现。2021年元宵佳节,“超级爆款”《唐宫夜宴》古典舞节目横空出世。它将唐乐舞俑、《簪花仕女图》、莲鹤方壶等多种文化符号汇聚,唤醒观众的盛唐记忆。以年轻化、趣味化和市场化的节目形态,在年轻人中刮起一阵“国潮”风。由此来看,植根于文化自信的文艺创新,更能激活镌刻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密码”和“精神力量”。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改造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塑造良好的公共精神生活,离不开文艺佳作。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吮吸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丰富养分,葆有匠心、静水深流,我们定能不断筑就文艺创新的高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陈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