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2021年,江苏常州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实施新一轮现代农业“310”发展计划,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智慧农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继续扩大生猪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高素质农民4500人。组织实施100个以上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支持溧阳、金坛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严守“耕地红线” 压实“米袋子” 拎稳“菜篮子”
平坦宽阔的田间道路纵横交错,平整美观的灌溉沟渠直达田间地头……未来,湟里镇岗角村将呈现出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业画卷。近年来,常州着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武进西部镇以苗木、草坪种植为主,结合区情,将部分苗木、草坪等产业调整为粮食产业既是政策导向,又是现实所需。但是,多年来形成的种植习惯以及与实际种植效益对比,农民对转型种粮食积极性不高。如何做好转型,是一个新的课题。
湟里镇岗角村成功申报国家级生态型高标准农田试点项目,项目中加入土地平整等建设内容,促进项目区苗木种植向粮食种植转型调整。
岗角村选取上安片连片农田200亩,进行土地流转;清理了原来种植的垂柳等效益不高的苗木,转型种植优质水稻。目前,土地平整已完成,后期将进行田块统一整理、休耕、土壤改良等,恢复水稻种植条件,开展优质水稻种植。
花木村转型种粮,调整面积虽然不大,但整合到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打造一个新的示范亮点,对下一步的种植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有着积极意义。
近日,江苏地区大面积降温,田间最低温度骤降到-5℃,不免让人们为蔬菜种植产生担心。走进大新镇蔬之园蔬菜智能大棚,温暖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茼蒿清香,架空的喷淋管、监控探头、风机,处处充满智慧元素。“空气温度13.3℃,空气湿度38.6%。”指着手机App上显示的温度和湿度,谢高峰打开了话匣子,“以前种地就是靠天吃饭,什么时候浇水、施肥全凭经验。现在用数据说话,温度和湿度过高、偏低都会自动报警,甚至连叶子上有什么害虫我都能在手机上看到。”谢高峰说,就拿茼蒿为例,低于5℃就会造成冻害,如果不及时处置,很可能会被冻死。“冷了关棚、热了开风扇、干了浇水、瘦了施肥,手机点点,分分钟就可以完成。”
能有这样的精确感知,全靠大棚内的传感器。传感器24小时监控棚内情况,且每隔一段时间采集一次数据,传输到物联网系统平台。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平台,就可远程控制大棚内风机、卷膜、水肥灌溉等设施运作,足不出户看“万物生长”。而且通过数字化管理手段,蔬菜种植基地预计每年可节水20%至30%,减少肥料施用20%以上,在未来大规模农业生产中将发挥更大作用,为常州“菜篮子”保障打下坚实基础。
用好“科技支撑” 昔日“望天田” 今朝“高效田”
为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武进加快推进绿色农田建设,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020年底,科技部公示第九批2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单,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列其中,获批建设。该园区的核心区位于常州西部金坛区境内,整个园区预计总投资33.4亿元,将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常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
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4.9万亩,分两个片区。其中,水产、水稻片区面积3.8万亩,位于金坛区南部长荡湖西侧指前镇;茶叶片区1.1万亩,位于北部茅山山麓薛埠镇。核心区布局为“一心三区”,即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水产产业技术创新区、水稻产业技术创新区和茶产业技术创新区。
位于核心区的金坛区指前镇数字化渔场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水产产业技术创新区重点项目。这里已有较好的智能化养殖基础,渔场里,智能疏草机、虾蟹智能投饵船、河蟹智能分拣装备等已经常态化投入使用,实现包括尾水净化在内的养殖全过程机械化和智能化。依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目标,渔场所在的水产产业技术创新区将通过与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以河蟹养殖为切入点,围绕品种种质退化、良种覆盖率不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成本高等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示范、推广。
同样位于核心区的金坛区茅山茶海,处于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茶产业技术创新区。这个区域里,连片的低山丘陵区不仅有机质含量丰富,而且沟渠塘坝密布,水资源充足,是一方种茶的“乐土”。今后,这里将依托江苏省金坛茶叶科技园内的研发平台,投建一系列智能设施设备,建设智慧茶园控制平台,利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开展品种选育、产品延伸开发和标准化茶园技术集成应用研究等。
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除了位于金坛区境内的核心区,还包含示范区和辐射区。示范区覆盖金坛全区以及溧阳市、武进区和新北区相关种植(养殖)区域,辐射区主要为常州全市以及太湖流域周边地区。以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常州正通过大力实施智慧农业提速行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以互联网思维谋划农业、以互联网技术改造农村、以互联网手段致富农民,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全产业、全链条覆盖应用,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5%,位居全省前列。
布局“生态循环” 乡村“好生态” 村民“富口袋”
雪堰镇新康村是31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之一,利用水系丰富、村落零星分布的特点,通过土地流转,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建设了千亩规模的优质稻米示范园,形成了水稻、果园、畜禽、渔业、加工结合的产业布局。
“我们的农产品绿色优质率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新康村党总支书记金建新说。该村探索了绿色农田新模式,有稻鸭共作、稻虾(鱼)共作,农业废弃物混合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还田种植、农田秸秆高效腐熟养殖菌菇,形成了种养加一体清洁生产。
新康村采用了多项绿色农田新技术,采用轮作制度调整、氮磷科学减量运筹、新型缓控释肥减量替代、有机无机减量配施技术,实现化肥投入量减少28%,农药投入量减少30%。
新康村的“生态乡村试验”探索了农业复合污染控制、资源循环利用、农业清洁流域技术体系,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环境改善。
“最美东南村”在党员骨干的示范引领下,全村仅用2个月时间就流转了650户近2000亩土地。组建了稻米合作社,建成了集农资、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合作社基地。以生态意识,坚持古法种植水稻,推广生态循环栽培模式,全程无农药无化肥污染。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重现昔日“春耕—白鹭跟随翻土机啄小虫,夏季—蛙鸣鱼翔水底”的田园景象。
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东南村充分利用老砖老瓦等原材料改造建设乡村,保留原有树木植被,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村庄特有风貌、田园肌理。近几年,东南村围绕稻米生态特色产业,积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伸稻米等农产品产业链,让更多的农产品附加值留在乡村。逐步形成了以优质有机稻米为主,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旅游观光、农耕文化体验、民宿休闲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让东南村成为离生态更近的“最美”幸福村。
常州要强,农业必须强;常州要美,农村必须美;常州要富,农民必须富。“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把常州广大农村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