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贸易壁垒……刚刚过去的一年,江苏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特殊形势,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交出一份“GDP达116364亿元,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8.6%,增速快于全国0.5个百分点……”的精彩答卷。逆水行舟、增长不易,这与江苏大力推进数字赋能,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新动力密不可分。
数字赋能,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去的一年,在世纪疫情冲击之下,如何高效、精准防控,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考验着江苏。坚持数字赋能,让原本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甚至是经济停摆代价的疫情防控,在南京的“宁归来”、无锡的“锡康码”、苏州的“苏城码”、南通的“易来通”、常州的“健康码”等大数据的加持下,大数据核查,线下精准比对,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创新战法,快速响应一线需求,疫情防控变得精准、高效,更有规律可循,让遭遇疫情影响的江苏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彰显了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韧劲。
数字赋能,引领推动经济发展“新风口”。保障经济运行“稳”,追求转型升级“进”,数字赋能,大显身手。从“制造”到“智造”,过去的一年,江苏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9.8%、47.5%,分别比上年提高3个、1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传感器、3D打印设备等数字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2.8%、39.1%、25.5%、64.3%。这些双位数的高增长,见证了数字赋能的新活力。数字赋能不仅仅是影响了“生产端”,在“消费端”更激发了旺盛需求,过去的一年,作为“三驾马车”的新兴消费快速壮大,为消费稳增长添后劲。全省限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实现105.4%的高速增长,占限上商品零售额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9%、35.2%。由此可见,数字赋能大到企业,小到个人,已经引发了深刻变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数字赋能,鼓足群众口袋的“大红包”。数字赋能,不仅仅发力生产端、消费端,在保就业、促增收上功不可没,真正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成色。过去的一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7743元、26791元,同比分别增长8.7%、10.7%,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2.19:1缩小至2.16:1。就业是居民增收之基。数字赋能,并非“机器代人”,而是提供更多新就业、新业态岗位。统计显示,过去的一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0.21万人,比上年增长5.6%,其中大量新就业者是从事与数字经济有关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字赋能,在新赛道上涌现出更多的新业态,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优质岗位,为解决就业、促进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数字赋能,让经济增长时刻“在线”,在这条黄金赛道上,江苏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大放异彩,数字赋能助力江苏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续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