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隆冬,寒气袭人。在南水北调天津干线上,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利用冬季小流量输水“黄金期”,为深埋地下的输水箱涵进行深度“体检”。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唯一一段长距离地下输水线路,这条全长155公里、由三孔箱涵组成的“生命线”,如何做到既要全年不间断供水,又要保证工程安全?1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天津分局,实地了解地下箱涵“体检”的全过程。
“这几天已经把保水堰伸缩缝灌浆封堵做完了,正在处理混凝土表面缺陷洇湿等问题。虽然因为疫情受到些影响,但我们全员投入,想尽一切办法保证检修进度。”天津分局工程处处长刘卫其一边忙着整理不断汇总上来的工程进度,一边向记者介绍。
每年从12月初开始,天津干线逐步调减为小流量供水,这也是地下箱涵“体检”的最佳时机。为了保证不断水,“体检”需要从三孔箱涵中选出一孔,再从中选取一段进行排空检修。由于检修期短暂,每年都有很多人坚守在一线,春节也不停工。
检修人员穿着沉重的雨靴,沿着陡直的爬梯深入地下七八米作业。4.4米见方的箱涵内,气温低、环境潮湿,地上还有10多厘米深的冰冷积水。检修人员每排查一段,都需要“摸黑”走上四五公里,用移动灯源仔细照着各个点位“扫描”,及时拍照、录像,一一记录问题。经过一番全面“扫描”,“体检报告”上会列出问题清单,逐个制定“治疗”方案。
“箱涵是分段连接的,主要看伸缩缝、施工缝、止水带是否有渗漏,如果有的话及时做封堵和修补。还有些情况需要随时发现、随时研判。比如,发现箱涵异常沉降,需要使用更多专业设备,找相关专家进行综合分析再决定处理方案。”刘卫其说。
除了深度“体检”,还有3500多支安全监测仪器埋设在箱涵外部,全年时时“把脉”,每24小时采集一次数据,管理人员每天查看、每周分析,动态监控运行情况,为南水北调工程“保驾护航”。(记者 王音)